[实用新型]一种煤矿巷道多方位应力与形变无线监测预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66096.9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白璐;王凯;邢萌;李敏;范红斌;郭超;贾艳阳;李舰;王强;连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郭培培 |
| 地址: | 0461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巷道 多方位 应力 形变 无线 监测 预警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巷道多方位应力与形变无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分布式设在巷道壁面与埋入围岩钻孔的多组无线传感器节点,设在巷道壁面上的多个监控分站、若干个单片机,无线传感器节点,包括离层传感器,移近量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正方体三维应力监测传感器,所述监控分站,与单片机无线数据连接,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报警器,同时将采集信息通过工业以太网通信系统传递至地面监控中心,本实用新型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巷道内的应力集中部位,并及时反馈给地面监控中心,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多方位应力与形变无线监测预警系统,普遍适用于井下巷道围岩应力与形变的实时动态监测,用于指导矿井采掘过程的顶板安全管理和煤岩动力灾害防控。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矿开采过程中频繁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各类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仍居前位,顶板灾害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生产终止等事故。顶板事故相对于煤矿瓦斯爆炸、透水等事故而言,虽然每次死亡人数比较少,但其事故发生频率高,事故总量大,也是控制煤矿事故总量的重点。多年来,我国煤矿的顶板事故及顶板灾害以其点多面广、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在各类煤矿事故中一直居于前列。由于顶板灾害受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采掘活动及开采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还没有措施能完全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工作面顶板安全实时动态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能够极大地保证煤矿人员及财产的安全。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开采强度的增大和向深部开采转移,顶板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凸现,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的矿压变化规律不清楚。我国几乎所有煤矿都面临开采顶板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往 往由于局限于相对落后的监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而被忽略,这是顶板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因此,着眼于国内研究的前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矿山巷道围岩安全综合监测系统,对促使煤矿安全上一新台阶具有实际意义,在全国煤矿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随着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和煤层附近地应力的不断调整,就会引起煤层和煤层附近地层中的裂隙不断发育、扩大,煤层上、下方的隔水层就可能因裂隙扩张而导通含水层, 煤层的顶、底板就可能出现冒顶、底鼓、自然垮落,煤层中吸附态的瓦斯就可能释放出一部分充填在裂隙中,使得游离态的瓦斯含量增加,面对这些水文、地质条件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情况,在那些潜伏着不同地质灾害隐患的矿井。目前,能有效反映工作面顶板安全的指标有顶板压力、端面冒高、顶底板移近量等。矿井在开采之前,煤岩体普遍受到重力的作用,各个方面的受力是平衡的,表现不出压力现象,矿井在生产期间,随着采掘工作的进行,形成一定的空间,使顶板岩石悬露,从而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岩石开始移动,发生变形,这种岩石活动所产生的力,叫矿山压力。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造成顶板下沉、破碎、支架压坏、片帮、煤体变形等现象,称为矿山的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顶底板移近量是在液压支架支撑作用下,回采空间受采动影响,围岩变形移动的反映,所以用它可以评价综采工作面顶板稳定程度、支架支护效果及适应性,为支架选型、设计(支架的结构、高度等)提供数据,为改进顶板管理提出建议。另外用它可以判定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步距和强度,从而掌握综采工作面围岩运动规律,为保证工作面安全,国家规定每米采高的顶底板移近量不大于100mm。当前在我国还没有找到比顶底板移近量衡量综采工作面支护效果更好的指标,因此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是不容忽视的观测项目。端面距是指液压支架前探梁到煤壁之前的距离,规定不能超过340mm,端面冒高指这段距离的冒落高度,规定距离不能超过300mm。当直接顶端面冒高小于临界冒高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冒落拱,冒落高度大于临界高度时,直接顶岩体难以形成稳定的冒落拱,导致综采面出现严重的冒顶事故。有效控制碎裂结构直接顶的漏冒,必须将端面顶板冒高控制在临界高以内。但目前,这3个有效指标都是靠人工通过相互独立的仪器测得,一方面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实时动态地监测各指标,再加上煤矿顶板事故的不确定性、偶然性,这就为工作面顶板事故埋下了隐患,严重威胁煤矿的财产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6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吸无线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能表计量脉冲灯检测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