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3277.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格斯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2 | 分类号: | F16K1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板式 减压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包括减压阀壳体,所述减压阀壳体上方固定安装有上盖,上盖上固定设置有压力锁紧螺母,压力锁紧螺母上方固定连接有手动旋钮,手动旋钮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栓,减压阀壳体内设置有膜片组件。本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减压阀壳体选用了耐低温密封件与油脂,同时减压阀壳体内部包含控制逻辑元件,可直接安装在气路阀板上,节省空间,膜片组件保证了压力设定的相对稳定与准确,压力设定弹簧大于反馈压力,从而推动阀芯组件下行,如此振荡往复,并逐渐收敛至压力稳定,达到具有输出稳定设定压力、保证在零下50℃至零下60℃这样大温差的环境下能长期稳定的工作、安装方便且节省空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领域列车上用于自动化电气化控制操作时需要使用一些气动压力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执行器进行开关动作,市面上常见的这些控制元件都是根据气路控制原理用管件连接,并安放在车内温度相对稳定的位置,由于高速列车的发展,提出了空间更紧凑,以及安装区域温度偏差大等新的要求。常规的管式连接以及常温设计的减压阀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针对这些缺陷,从而设计出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具有输出稳定设定压力、保证在零下℃至零下℃这样大温差的环境下能长期稳定的工作、安装方便且节省空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包括减压阀壳体,所述减压阀壳体上方固定安装有上盖,减压阀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后盖,且上盖下端套设于减压阀壳体内,上盖上固定设置有压力锁紧螺母,压力锁紧螺母上方固定连接有手动旋钮,手动旋钮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栓,螺栓穿过压力锁紧螺母设置于上盖内部,螺栓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垫片和压力设定弹簧,减压阀壳体内设置有膜片组件,压力设定弹簧下端固定连接于膜片组件上,膜片组件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架和阀芯组件,支架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垫片,阀芯组件和后盖中间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压力设定弹簧位于第一垫片下方,且压力设定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垫片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阀芯组件位于膜片组件下方中间,支架位于膜片组件下方两侧。
优选的,所述减压阀壳体一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工作气口和进气口,进气口位于工作气口下方,且工作气口上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与膜片组件的下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减压阀壳体上固定设置有喷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耐低温型板式减压阀,减压阀壳体选用了耐低温密封件与油脂,并恰当地根据各材料的低温特性进行尺寸设计,保证在零下℃至零下℃这样大温差的环境下能长期稳定的工作,同时减压阀壳体内部包含控制逻辑元件,可直接安装在气路阀板上,无需另接各类管路,极大地节省了空间,膜片组件为采用一种为耐低温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保证了低温下橡胶材质的弹性特征无大的改变,同时保证了压力设定的相对稳定与准确,进气口与工作气口均为侧面开口,用于侧面底板安装,无需管接头等连接,具有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的优点,压力设定弹簧大于反馈压力,从而推动阀芯组件下行,如此振荡往复,并逐渐收敛至压力稳定,从而达到具有输出稳定设定压力、保证在零下50℃至零下60℃这样大温差的环境下能长期稳定的工作、安装方便且节省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图。
图中:1、手动旋钮;2、压力锁紧螺母;3、上盖;4、第一垫片;5、压力设定弹簧;6、第二垫片;7、膜片组件;8、阀芯组件;9、复位弹簧;10、减压阀壳体;11、后盖;12、螺栓;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格斯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希格斯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3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