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63151.9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5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杰创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成运;石熠 |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出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包括分离塔底端出口处设置的排液管,以及排液管底端可拆卸设置的过滤管,以及过滤管底端可拆卸设置的密封管;所述过滤管和排液管间设有第一密封圈,该过滤管底端开口处设有滤网;所述密封管和过滤管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中,通过过滤管内设置的滤网对分离后的油液进行初步过滤,同时由于过滤管和排液管可拆卸连接,因此便于对附着在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
背景技术
生产中,对于一些混合物例如含有油滴的空气需要通过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原理利用混合物气液两相比重不同对油滴和空气进行分离,分离后空气由分离塔排气口排出,分离后油滴经分离塔收集后,最终由分离塔出口排出,现有分离塔出口经常设置滤网结构,以对排出的油液初步过滤,但常规的滤网结构设置在分离塔内,清洗时需要进入塔内进行清理,造成清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以实现对分离塔分离的液体初步过滤排出,且对沉淀杂质及时清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包括分离塔底端出口处设置的排液管,以及排液管底端可拆卸设置的过滤管,以及过滤管底端可拆卸设置的密封管;
所述过滤管和排液管间设有第一密封圈,该过滤管底端开口处设有滤网;
所述密封管和过滤管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密封管底端出口处设有封底。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外圆周面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螺纹部设有外螺纹,该第一螺纹部直径大于第一密封部直径;
所述过滤管内表面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第二螺纹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螺纹部设有第一螺纹部匹配的内螺纹,第二螺纹部和第一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和第一密封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部插装在第二密封部内,该第二密封部开设有和第一密封圈对应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外圆周面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把持部、第三螺纹部以及第三密封部,所述把持部直径大于第三螺纹部直径,第三螺纹部设有外螺纹,该第三螺纹部直径大于第三密封部直径,所述第三密封部开设有和第二密封圈对应的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内;
所述密封管内圆周面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第四螺纹部以及第四密封部,第四螺纹部和第三螺纹部匹配且螺纹连接,第四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密封部插装在第四密封部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对第四密封部紧压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把持部直径和密封管外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把持部及过滤管外圆周面滚有花纹。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为向下凸出的球面滤网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中,在分离塔排液管底端可拆卸设置了过滤管,过滤管可拆卸设置了密封管,通过密封管实现分离塔出口的封堵,通过过滤管内设置的滤网对分离后的油液进行初步过滤,同时由于过滤管和排液管可拆卸连接,因此便于对附着在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离器出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过滤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杰创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杰创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3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