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43769.9 | 申请日: | 2020-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陈振华;苏红;唐福新;李杨;刘艳;陈君桥;邓娅杰;蒋善云;陈香云;李军;叶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郑萌萌 |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支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涉及巷道掘进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支护时,辅助支撑组件能够调整支撑角度,使辅助支撑组件能与待支撑面支撑牢固,通过控制辅助支撑组件的液压压力从而调整平台的支撑力,确保支护安全可靠,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掘进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迎头面的掘进作业不允许在空顶下进行,所以巷道掘进施工设备都必须在有支护的巷道下作业,而现有普遍采用超前支护的形式都是先临时护住巷道顶部,再通过锚杆机钻锚杆孔或锚索孔,然后用锚杆或锚索将锚网锁固在巷道顶部及二侧帮,在锚网上再喷上水泥浆后便形成了永久支护。但由于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地质条件会随着巷道掘进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变化,加上冲击地压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因炮采过程中的爆破或钻孔等震动也会加据地质条件恶化,严重时会导致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局部塌落现象,这是巷道掘进过程中所不允许的。而目前现有的超前支护平台,大多是悬臂式结构,这种悬臂式结构必然存在支撑力不平衡现象,在遇到巷道顶部局部出现塌落时,其支护力是不够的,而一旦出现巷道顶部塌落现象,这类超前支护是不能有效的支护住巷道顶部,势必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提供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新型支护平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超前支护所存在的支护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支撑组件的伸出状态,保证辅助支撑组件能与待支撑面支撑牢固,从而加大支护平台的支撑力,确保支护安全可靠,保证施工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转角驱动机构、辅助支撑杆和撑脚,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撑脚与待支撑面接触;所述辅助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铰耳。
优选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为转角油缸或螺旋摆动油缸或回转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支护平台包括支护框架、连杆前座、上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液压油缸和连杆后座,所述支护框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前端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铰接在所述支护框架或所述连杆前座上,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与所述下连杆组件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后座与悬轨平台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支护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两侧的侧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横向架体和竖向架体,所述横向架体、所述竖向架体和所述侧框架均为矩形框结构,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垂直设置,所述竖向架体与所述连杆前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之间设置有斜撑。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架体前端,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在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收缩重叠在所述横向架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3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垃圾焚烧的供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