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39112.5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英;王亦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九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10 | 分类号: | A24F40/10;A24F40/40;A24F40/42;A24F40/4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冯建华;刘曰莹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防漏 油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包括:烟弹本体,空心进气管;所述烟弹本体设置有烟油腔和雾化腔,烟弹本体的陶瓷雾化器设置在烟油腔与雾化腔之间;所述空心进气管穿过所述烟弹本体伸入雾化腔内,所述空心进气管伸入雾化腔内的出气孔到雾化腔底面的距离大于陶瓷雾化器底部到雾化腔底面的距离的四分之一。空心进气管的出气孔到雾化腔底面的距离大于陶瓷雾化器底部到雾化腔底面的距离的四分之一,也即出气孔距离雾化腔底面具有一段距离,因此冷凝的烟油以及渗透陶瓷雾化器的烟油都会积存在空心进气管的出气孔与雾化腔底面之间的范围内,烟油便不容易进入到出气孔内,也即烟油不易泄露,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
背景技术
电子烟主要包括:烟弹、电池、电子烟咪头,烟弹中包含有带有吸嘴的油杯、雾化支架、陶瓷雾化器、设置有进气孔的雾化底座,油杯包含有烟油,其中电池用于给陶瓷雾化器和电子烟咪头供电,人嘴吸气的动作,在电子烟内会产生负压,电子烟咪头便感应到负压,电池给陶瓷雾化器供电。烟油流入到陶瓷雾化器,陶瓷雾化器对烟油进行雾化形成烟雾,人嘴吸气,空气从进气孔进入烟弹内,和烟雾一并被进入烟嘴被人抽吸。陶瓷雾化器的发热丝一般都设置在陶瓷雾化器的底部,烟油是慢慢渗透陶瓷雾化器到达发热丝,然后被发热丝加热雾化。雾化后的烟油冷凝后会重新形成液态的烟油流淌在雾化底座上,也即进气孔周围;电子烟一般都会使用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烟油容易慢慢渗透陶瓷雾化器,滴落在雾化底座上;液态的烟油流淌在雾化底座上,十分容易从进气孔流出,从而弄脏了电池和电子烟咪头等部件;而且,使用者抽吸电子烟太大力时,流淌在进气孔周围的烟油,十分容易被使用者直接吸到,十分影响使用体验。
一般情况下,使用者使用电子烟,电子烟的烟杆朝下,烟油完全覆盖陶瓷雾化器,烟油渗透至发热丝,发热丝发热雾化烟油,形成烟雾供使用者抽吸。但是,使用者躺着抽电子烟时,烟油便不会覆盖陶瓷雾化器,烟油便不会渗透至发热丝,但使用者抽吸时,仍然会触发发热丝发热,导致发热丝干烧,这样极易导致发热丝损坏,干烧后的气味也十分难闻,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为了能够将烟气充分带走,现有的电子烟的进气孔一般都设置在陶瓷雾化器的正下方,电子烟没有使用时,烟油仍然会不断渗透陶瓷雾化器,烟油便会凝聚在陶瓷雾化器的底部,陶瓷雾化器底部的烟油滴落时便很容易直接从进气孔滴出,导致烟油泄露,十分影响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避免雾化的烟油漏出,避免烟油漏出,避免陶瓷雾化器干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包括:烟弹本体,空心进气管;所述烟弹本体设置有烟油腔和雾化腔,烟弹本体的陶瓷雾化器设置在烟油腔与雾化腔之间;所述空心进气管穿过所述烟弹本体伸入雾化腔内,所述空心进气管伸入雾化腔内的出气孔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大于陶瓷雾化器底部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的四分之一。优选的,所述空心进气管耐温性能为:大于150℃。
空心进气管的出气孔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大于陶瓷雾化器底部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的四分之一,也即出气孔距离雾化腔底面具有一段距离,因此冷凝的烟油以及渗透陶瓷雾化器的烟油都会积存在空心进气管的出气孔与雾化腔底面之间的范围内,烟油便不容易进入到出气孔内,也即烟油不易泄露,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陶瓷雾化器的发热丝发热将烟油雾化,若空心进气管采用不耐高温的材料,靠近发热丝的空心进气管容易被烧坏而产生有毒物质,被人抽吸后,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因此空心进气管必须在高温下必须保证性质稳定;空心进气管优选能够耐150℃以上的材料制成,避免发热丝产生的热对空心进气管灼烧产生有毒物质。
为进一步提升防漏油效果,空心进气管的出气孔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可设置为大于陶瓷雾化器底部到雾化腔底面的垂直距离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九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九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9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