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捞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35705.4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舟;刘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方舟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申国栋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捞网装置,包括支撑盘、滑块、滑杆和筒状的救生网,还包括若干围绕支撑盘设置的连杆组件;滑杆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盘的下方,滑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滑杆上;连杆组件包括撑杆和推拉杆;撑杆一端与支撑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救生网的上端相连接;推拉杆一端与所对应的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电动捞网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滑块上下移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通过收网拉绳收紧救生网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网为筒状,通过顶部的伞状结构进行放网,底部的收网拉绳收网,二者结合,可以实现精准投放和打捞,提高了打捞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救助所用的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打捞救助工作中,所用的打捞网大多是平面状,其一端固定在救助船上,另一端由潜水人员或其它装置,从水面下方绕过被救助的人员移动到远端,再由起吊装置拉起,从而利用捞网将人员捞起。
上述方式的缺陷在于: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且很难确保捞网位于人员的下方,无法进行精准打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捞网装置,其目的是:提高打捞效率,实现精准打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捞网装置,包括支撑盘、滑块、滑杆和筒状的救生网,还包括若干围绕所述支撑盘设置的连杆组件;
所述滑杆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盘的下方,所述滑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滑杆上;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撑杆和推拉杆;所述撑杆一端与支撑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救生网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与所对应的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所述电动捞网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块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通过收网拉绳收紧救生网的下端。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安装在支撑盘上的第一绞车,所述第一绞车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滑块相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安装在支撑盘上的第二绞车,所述第二绞车通过收网拉绳与所述救生网的下端相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网的下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网坠。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盘上设有起吊连接机构。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安装在支撑盘上的第一绞车,所述第一绞车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安装在支撑盘上的第二绞车,所述第二绞车通过收网拉绳与所述救生网的下端相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网的下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环形的网坠,所述收网拉绳的下端依次穿过各网坠后与救生网固定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为筒状,其中部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滑块包括位于滑杆芯部的芯块和套装在滑杆外侧的滑套,所述芯块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套相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绳的下端与所述芯孔顶部的拉点相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的内腔中还设有导管,所述收网拉绳穿过所述导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的救生网为筒状,通过顶部的伞状结构进行放网,底部的收网拉绳收网,二者结合,可以实现精准投放和打捞,提高了打捞效率;(2)环形的网坠既可以用于向下拉动救生网,维持较大的笼罩面积,还可以与收网拉绳配合;(3)滑块的芯块位于滑杆内,确保牵引时受力平衡,移动顺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方舟,未经刘方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5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巾生产用烘燥机
- 下一篇:一种园林绿化用树木保护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