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IV测量的无人机大示踪体抛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31993.6 | 申请日: | 2020-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35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阮哲伟;李超威;舒宇栋;曹淼;沈舒歆;李俊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昊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iv 测量 无人机 大示踪体抛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IV测量的无人机大示踪体抛投装置,包括:内壳、外壳、悬挂器、棘轮,主动棘爪,止回棘爪,棘爪舵机,锁紧块,固定横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无人机一次起飞中能够进行多个大示踪体的多次远程投放;2,投放动作简单定位准确,便于PIV准确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IV测速装置,尤其是一种搭载在无人机上用来进行大示踪粒子抛投的装置,属于水利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野外采用无人机进行PIV流速测量已经逐步在水利测量领域开展。但是野外河流或者湖泊中抛洒示踪体一直比较困难。因为距离远、面积大,在自然水体中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远程抛投。虽然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水体表面自然示踪进行PIV采样计算,但是对于湖泊或者河流局部位置,由于光线原因无法采集水面波。这时采用大示踪体对水面流场进行展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对水面波动特征进行标定时,大示踪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由最初的军用扩展到现在的警用、民用的广泛应用,如消防、救援、测绘、投放快递等。目前,无人机抛投装置在水利勘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抛投装置经常存在两个缺陷:
1,一次只能携带一个被投物进行投放;
2,投放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卡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PIV测量的无人机大示踪体抛投装置。具体而言,一种用于PIV测量的无人机大示踪体抛投装置,包括:内壳、外壳、悬挂器、棘轮,主动棘爪,棘爪舵机,锁紧块,固定横梁;
上述的锁紧块锁紧连接立杆,并通过4颗螺丝固定在固定横梁上,固定横梁固定在无人机上;
上述外壳和内壳之间是大示踪体悬挂空间;
无人机抛投装置的动力来自一个水平转动的棘轮装置。
上述的内壳外侧设置开口环形台,
上述的悬挂器,包括:固定角件,条形挂钩,弹簧,转轴;
上述的悬挂器通过固定角件固定安装在外壳内侧,条形挂钩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角件上,大示踪体挂在条形挂钩上;
上述的棘轮固定在外壳的顶部,棘爪舵机推动主动棘爪往复运动,主动棘爪每次推动棘轮旋转一个齿位,止回棘爪在弹簧作用下卡住棘轮,使得棘轮在每个齿位处于持住状态;
上述的棘轮为8齿棘轮,每次带动外壳转动1/8周长;使得每次转动停止时有一个悬挂器处于环形台的缺口处;
由于缺少了环形台的支撑,悬挂器的条形挂钩向下倾斜,大示踪体从条形挂钩上滑下去,完成大示踪体投放。
投放后条形挂钩被弹簧推向上复位,并不阻碍外壳的转动。
上述的悬挂器沿外壳内壁可以安装8或16个。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能够进行大示踪体的远距离定点投放;
2,单次起飞多次投放;
3,大示踪体投放挂钩动作简单不会卡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移除固定横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仰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内壳及其上的环形台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悬挂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昊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昊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1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