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升降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20354.X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3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臻;姬尚崑;刘云鹏;姚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臻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新能源 汽车 升降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升降充电桩,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包括地下安装室,所述地下安装室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舱门,所述地下安装室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地下安装室的内部设置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棚,所述充电桩的外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桩,所述充电桩的外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弹簧桩的下端均设置有金属支杆,所述充电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反螺纹块,所述反螺纹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舱门和顶棚设置成锥形状,便于雨水朝充电桩的下方,流动,然后汇集在密封板上面,然后再通过密封滑块和水管,将密封板上端积累的雨水下流到下水管中,然后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升降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大多固定安装在停车场的车位旁,这种充电桩的安装方式不仅占用了停车场或车库的面积,车辆还容易与充电桩发生碰撞,且充电桩直接暴露在外面,长期受到风吹日晒,尤其在下雨天的时候充电桩容易渗水,影响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升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升降充电桩,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驱动杆和螺纹杆转动,进而实现充电桩的升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升降充电桩,包括地下安装室,所述地下安装室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舱门,所述地下安装室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地下安装室的内部设置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棚,所述充电桩的外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桩,所述充电桩的外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弹簧桩的下端均设置有金属支杆,所述充电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反螺纹块,所述反螺纹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靠近所述地下安装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滑块,所述密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反螺纹块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的下端设置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一侧穿插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保护箱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地下安装室的底部设置有下水管,所述地下安装室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伸展室。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舱门的上端表面呈现锥形,所述顶棚的顶部设置为圆弧形,两端呈现锥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金属支杆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动螺钉,并且两个所述金属支杆均通过两个活动螺钉与所述充电桩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杆和所述驱动杆的一侧均穿插在所述保护箱内部,并且所述驱动杆和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保护箱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啮合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地下安装室内壁上面开设有燕尾槽,所述密封滑块靠近地下安装室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燕尾槽中,并且所述密封滑块与所述燕尾槽滑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棚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裙边,并且所述顶棚与所述活动裙边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簧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板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孔,并且出水孔与所述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水管的下端插接进入下水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开启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在锥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反螺纹块与螺纹杆的螺纹相反,充电桩的下端与密封板连接,密封板通过密封滑块与地下安装室内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充电桩在螺纹杆的转动下实现上升下降,充电桩上升时在两侧的金属支杆和弹簧桩的作用下带动舱门向两侧移动,便于充电桩伸出地下安装室,在充电桩下降时,在挡板的作用下,金属支杆会逐渐收缩,同时使得舱门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臻,未经张志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03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