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持细长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0152.5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3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张洪毅;张泽群;丁叶;刘文浩;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徐喆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持 细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细长管的装置,包括稳定块、电机、夹持机构、筒夹,夹持机构夹持细长管,电机驱动夹持机构转动,稳定块设置在细长管末端,稳定块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轴线与夹持机构的轴线同轴;电机的主轴通过筒夹同轴装配,筒夹内夹持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通过螺母压紧。优点是:可用于可以夹持直径为的细长管,夹持效果明显,既保证细长管不能自转,又能保证细长管的轴线与夹持机构轴线同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长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细长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细长管是医疗机械行业中常见的零部件,比如注射器的针头。夹持装置的质量是影响加工细长管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细长管的直径为这种细长管不仅容易在夹具中转动,而且当夹具转速过高时,细长管的轴线和夹具轴线会发生偏离。因此,为提高细长管加工精度,需要一种能夹持直径为的细长管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细长管的装置,保证细长管不能自转,确保细长管的轴线和夹持部轴线同轴,提高细长管的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夹持细长管的装置,包括稳定块、电机、夹持机构、筒夹,夹持机构夹持细长管,电机驱动夹持机构转动,稳定块设置在细长管末端,稳定块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轴线与夹持机构的轴线同轴;电机的主轴通过筒夹同轴装配,筒夹内夹持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通过螺母压紧;
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管套、弹簧、卡头、锁紧箍,卡头、锁紧箍均设置在固定管套内,并能够在固定管套内滑动,卡头由中间至顶端开有盲孔,盲孔开口端为多瓣结构,盲孔开口端外部套接有锁紧箍,卡头外部设有套管,弹簧套接在卡头外部,且设置在挡圈与套管之间。
所述的锁紧箍为锥台结构,锁紧箍与卡头顶端为同斜度结构。
所述的卡头的材质为塑料。
所述的套管与卡头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固定管套与挡圈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盲孔开口端为两瓣以上结构。
所述的筒夹套在固定管套上,筒夹四周均匀开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可以夹持直径为的细长管,夹持效果明显,既保证细长管不能自转,又保证细长管的轴线与夹持机构轴线同轴。夹持机构采用卡头的盲孔限制细长管,再利用锁紧箍锁紧固定细长管,外部利用螺母及筒夹锁紧,实现双重固定,确保细长管不发生自转。夹持机构、细长管、稳定块的限位孔同轴设置,避免加工过程中细长管的轴线和夹持机构轴线发生偏离。本实用新型通过盲孔开口端的多瓣结构加大细长管的固定面积,同时也方便细长管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持机构、筒夹、细长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卡头与锁紧箍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电机 2-螺母 3-细长管 4-稳定块 5-锁紧箍 6-卡头 7-挡圈 8-弹簧 9-套管 10-固定管套 11-筒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01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焊接治具
- 下一篇:皮肤超声影像诊断扫描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