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17034.9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林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斯可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F16B39/24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邱冬新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入式防松 垫圈 | ||
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包括螺栓以及垫圈本体,所述螺栓包括螺杆以及螺帽,所述螺杆设置在螺帽底端,所述垫圈本体套装在螺杆上,所述垫圈本体包括两组垫片,位于底端的垫片靠近控制杆一侧设置限位槽,所述螺杆顶端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内设置调节环,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控制杆,所述控制杆顶端伸到螺栓顶端,所述控制杆与调节环对应位置设置三组立式轴承,所述调节环与立式轴承对应位置设置调节孔,所述立式轴承连接支撑杆,通过限位槽、固定杆以及控制杆的设置,可以通过控制杆的转动带动固定杆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固定杆伸入或者缩出限位槽内,从而方便对垫圈本体的固定以及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松垫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
背景技术
现有螺栓普遍采用两片结构相同的双垫圈防松,垫圈结构为:在其中一面上设置锯齿面,锯齿较为密集,另一面上设置有坡度的楔面,楔面的锯齿较为稀疏,其中相互配合的面是有坡度的楔面,采用上述结构的两个垫圈套装在螺栓上防松效果比较好,其中一个垫圈的锯齿面嵌入被连接的基材表面,另一个垫圈的锯齿面嵌入螺栓头表面,起到了很好的防松效果。当逆时针旋转松开螺栓时,双垫圈之间的楔面爬过一个楔面后,与其配合的螺栓即可松开拆下。
但是当工作人员安装时,由于两个垫圈是分离的,又必须将两个垫圈楔面相适配,安装比较麻烦,尤其是在重复使用时,工人需要仔细对照安装面才能安装正确。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将两个垫圈用胶粘在一起,安装时较为方便,但是涂覆的胶很容易填平了中间配合的楔面,使涂胶后两个垫圈楔面之间打滑,容易导致螺栓松动,同时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发生单一垫圈脱落丢失,造成无法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包括螺栓以及垫圈本体,所述螺栓包括螺杆以及螺帽,所述螺杆设置在螺帽底端,所述垫圈本体套装在螺杆上,所述垫圈本体包括两组垫片,位于底端的垫片靠近控制杆一侧设置限位槽,所述螺杆顶端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内设置调节环,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控制杆,所述控制杆顶端伸到螺栓顶端,所述控制杆与调节环对应位置设置三组立式轴承,所述调节环与立式轴承对应位置设置调节孔,所述立式轴承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立式轴承一端穿过调节孔伸到调节环外侧,所述支撑杆远离立式轴承一端设置滑槽,所述工作空腔侧壁与立式轴承对应位置设置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铰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控制杆一端设置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固定杆远离控制杆一端伸出螺杆。
为了防止垫片之间发生滑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垫片内表面设置为楔形,垫片外表均布放射状锯齿。
为了使垫圈本体沿厚度方向可扩张的距离大于螺栓沿螺纹方向可产生的纵向位移,从而防止松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垫片的楔形坡度大于螺杆的螺纹升角。
为了防止垫片的变形,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垫圈本体的表面硬度大于螺栓的表面硬度。
为了使应力引发的松动被限制在两个垫片内表面之间的位移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改进有,垫片内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低于锯齿状外表面的摩擦系数。
为了便于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控制杆顶端设置十字形凹槽。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楔入式防松垫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楔入式防松垫圈,通过限位槽、固定杆以及控制杆的设置,可以通过控制杆的转动带动固定杆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固定杆伸入或者缩出限位槽内,从而方便对垫圈本体的固定以及更换。所述垫片内表面设置为楔形,垫片外表均布放射状锯齿,可以防止垫片之间发生滑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斯可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斯可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7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