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锁芯结构和电磁锁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16923.3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杰;谌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蓝一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E05B15/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曹胜开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锁芯结构,包括:固定座、电磁组件、以及端子。固定座包括:外壳和连接外壳的盖板。盖板设有延伸至外壳的外侧的第一卡扣部。电磁组件包括:骨架、安装在骨架靠近盖板的一端的针脚、绕设在骨架上且连接针脚的线圈、滑动穿设在骨架上的滑杆、穿设在骨架上的铁芯、以及连接滑杆的弹性件。滑杆贯穿盖板后穿入到骨架中。铁芯位于骨架远离盖板的一端。弹性件位于滑杆与盖板之间。端子接插针脚。端子上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扣接第一卡扣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锁。本实用新型利用针脚与端子配合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线圈与导线焊接的连接方式,提高安装效率,强化连接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锁芯结构,以及一种电磁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锁具中采用的锁芯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机械式锁芯,利用机械零件和外力的配合实现锁具的动作。其二为电磁式锁芯,利用导电线圈使得铁芯磁化以产生驱动力。随着现代产品的智能化发展,电磁式锁芯可以更好地与电控模块配合,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传统的电磁式锁芯的缺陷在于,线圈的连接端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与导线连接,在组装过程中,焊接精度要求高而且繁琐,安装效率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线圈的连接端容易在导线的牵连下被扯断,连接稳固性弱,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锁芯结构,利用针脚与端子配合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线圈与导线焊接的连接方式,提高安装效率,强化连接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电磁锁芯结构,包括:
固定座;固定座包括:外壳和连接外壳的盖板;外壳与盖板之间形成容置腔;盖板设有延伸至外壳的外侧的第一卡扣部;
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收容在容置腔中的骨架、安装在骨架靠近盖板的一端的针脚、绕设在骨架上且连接针脚的线圈、滑动穿设在骨架上的滑杆、穿设在骨架上的铁芯、以及连接滑杆的弹性件;滑杆贯穿盖板后穿入到骨架中;铁芯位于骨架远离盖板的一端;弹性件位于滑杆与盖板之间;以及
连接电磁组件的端子;端子接插针脚;端子上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扣接第一卡扣部。
上述电磁锁芯结构,线圈绕设在骨架上并且与骨架上的针脚连接,而端子用于连接导线,利用针脚与端子接插的方式,实现线圈与导线的电连接,安装简单、精准和高效。骨架安装在外壳与盖板所形成的容置腔中,并且,利用盖板上的第一卡扣部与端子上的第二卡扣部扣接,将端子卡紧在固定座上,从而锁紧端子的位置,避免针脚随端子的晃动而损坏,从而加强了线圈与导线的连接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当线圈通电时,铁芯被磁化并且吸附滑杆,从而带动滑杆移动,滑动移动时压缩弹性件以产生复位力。通过上述设计,利用针脚与端子配合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线圈与导线焊接的连接方式,提高安装效率,强化连接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为中空的柱状电木结构设置。柱状电木结构的绝缘性好、耐高温、耐腐蚀,而且稳固性强,不容易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套设在滑杆上的弹簧。弹簧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简便,稳定性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远离盖板的一端设有对接铁芯的限位孔。限位孔用于限制铁芯的位置,提高铁芯的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靠近盖板的一端设有供第一卡扣部和针脚延伸至外壳的外侧的避位孔。在组装时,避位孔可以避让第一卡扣部和针脚,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杆远离盖板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便于滑杆与电磁锁的其他联动件连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杆朝向铁芯的一端设有尖端部;铁芯设有对接尖端部的凹槽。当滑杆与铁芯碰撞时,凹槽配合尖端部可以导正滑杆的运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蓝一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蓝一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6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