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胶自动上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15610.6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1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茂林;孔令峰;曾雨;梁丽;倪福松;董强;李聪;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82 | 分类号: | B65G47/82;B65G47/74;B65G4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聚蓉众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1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高新区中国西部***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胶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机箱。机箱的上端面设置有通槽,机箱内安装有丝杠机构,丝杠机构的滑块连接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通槽;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块和滑轨,垫块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纠正轮和至少一个安全门架;机箱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座、中间板和将中间板固定在底座上的螺栓组件,中间板的内部具有条形内槽,中间板的前端设置有防撞滚轮。本实用新型利用丝杠机构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整个设备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设备上料,整个过程产品受力均匀提高了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排胶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通过将瓷粉与其他一些有机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经过流延、印刷、层压、切割、排胶、烧成等工序形成MLCC的内部电极,在经过封端工序形成MLCC的外部电极构成。
MLCC在烧成之前必须经过产品的排胶处理,排胶原理主要是将产品加热到300~400℃以使产品在之前制造过程中的溶剂成分析出,以利于产品的高温烧成硬化。排胶后的烧成是将产品放入高温烧结炉内,设定曲线进行更高温度的烧结,使生坯烧结成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及硬度的瓷体。
现有技术中,完成排胶后的生坯从排胶炉出来后要进入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成。由于排胶炉和高温烧结炉之间具有一段距离,所以在进行烧成前需要人工将完成排胶后的产品搬运到高温烧结炉处,在搬运过程中产品很容易因受力不均而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并且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还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胶自动上料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容易损坏产品并且工作效率低、需要人工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排胶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机箱;
机箱的上端面设置有通槽,机箱内安装有丝杠机构,丝杠机构的滑块连接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通槽;
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块和滑轨,垫块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纠正轮和至少一个安全门架;
垫块包括横向垫块和竖向垫块,导向纠正轮包括横向纠正轮和竖向纠正轮;
机箱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座、中间板和将中间板固定在底座上的螺栓组件,中间板的内部具有条形内槽,中间板的前端设置有防撞滚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排胶完成后进行烧成前需人工搬至烧成处很容易损坏产品,降低良品率并且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需要人工的问题,优选在机箱上设置有传感器。
优选的,机箱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
优选的,滑轨包括槽钢,槽钢内配置有若干滚轮,滚轮通过轴与槽钢连接,轴贯穿滚轮与槽钢通过螺母连接;滚轮的直径大于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排胶自动上料设备,通过电动机带动丝杠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从而带动载板上产品的前进后退。该设备的上料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产品在运送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了采用人工搬运过程中出现产品因受力不均而造成损坏,提高了良品率同时解放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滑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5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硅圆片的自动化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MLCC陶瓷生坯分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