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扣压机专用胶管扣压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10895.4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8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平;杨海波;赵宁;孙建博;张傲;刘帅;郭贤亚;钟治远;姬中磊;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赛福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扣压 专用 胶管 套筒 | ||
一种自动扣压机专用胶管扣压套筒,包括上下通透且呈圆筒状的筒体,筒体上端一体设有定位环,定位环的内径小于筒体的内径,筒体内壁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条内环形沟槽,上下相邻两条内环形沟槽之间为一条内凸棱环,筒体内壁上部设有位于定位环下方和最上部一条内环形沟槽上方的限位环,限位环内径小于定位环内径且大于内凸棱环内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专门适用于自动扣压机的扣压作业,确保扣压时胶管、套筒和芯子连接的可靠性,并提高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软管高压接头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扣压机专用胶管扣压套筒。
背景技术
流体管路是传递流体介质的通道,管路中主要有软管与硬管两种形式将流体输送至其他工作元件中,是整个流体运作系统中很重要的辅助元件之一;相比硬管,软管具有走向简便,加工方便,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不同行业的青睐,应用汽车、矿井、工程车辆、建筑等多个领域。
软管与其他接头连接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接头形式进行连接,在矿用设备领域软管接与过渡接头连接方式为快插式,目前该形式的配套设备、工艺流程、接头种类都已相对成熟;然而目前液压软管总成生产只能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步骤包括毛管切割下料、套筒及芯子的预装、扣压成型,最后扣压成型的产品如图1所示,图1中附图标记1为胶管,2为套筒,3为芯子,芯子3的下端部伸入到套筒2的上端口内并与胶管1上端接触,即胶管上端面与套筒2的上端口处一体结构的定位环4下侧面之间具有环形间隙,芯子3下端部的环形台阶面5与定位环4上端面接触。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存在工序繁杂、总成尺寸偏差大、存在漏扣、扣压值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极易造成生产事故,危害井下操作人员生命健康。在采用自动扣压机进行作业时,胶管1竖向被夹持,套筒机械手先将套筒2扣到胶管1的上端头,此时胶管1上端面就与套筒2的上端口处一体结构的定位环4下侧面接触,胶管1在套筒2内部预装过量,接着芯子机械手将芯子3插入到套筒2和胶管1内,在运行到扣压环节时,扣压装置将三者扣压为一体,芯子3外圆上的第一环形台阶面5与胶管1上端面接触,但芯子3外圆上的第二环形台阶面6与定位环4上表面就不能接触,导致芯子3安装不到位,这样就难以将芯子3、套筒2和胶管1完全扣压牢靠。另外,在套筒2内壁上开设有若干条内凸棱环7,内凸棱环7在径向方向的尺寸较小,密封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五项问题,提供一种定位套筒与胶管之间的轴向预装位置、方便芯子预装、密封效果好的自动扣压机专用胶管扣压套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扣压机专用胶管扣压套筒,包括上下通透且呈圆筒状的筒体,筒体上端一体设有定位环,定位环的内径小于筒体的内径,筒体内壁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条内环形沟槽,上下相邻两条内环形沟槽之间为一条内凸棱环,筒体内壁上部设有位于定位环下方和最上部一条内环形沟槽上方的限位环,限位环内径小于定位环内径且大于内凸棱环内径。
内凸棱环的横断面外轮廓为等腰梯形。
筒体内壁在定位环和限位环之间形成的圆环槽的内径大于内环形沟槽的内径。
限位环的厚度为0.8-1.2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筒体内壁上部设置了限位环(与筒体一体结构),在采用自动扣压机进行作业时,胶管竖向被夹持,套筒机械手先将套筒扣到胶管1的上端头,此时胶管上端面与限位环下侧面接触,胶管在套筒内部预装到位,接着芯子机械手将芯子插入到套筒和胶管内,然后运行到扣压环节,扣压装置将三者扣压为一体,芯子外圆上的第一环形台阶面与胶管上端面接触,同时芯子外圆上的第二环形台阶面与定位环上表面也接触,芯子装配到位,从而使将芯子、套筒和胶管完全扣压牢靠,实现自动化扣压作业。
内凸棱环的横断面外轮廓为等腰梯形,这样可以增加内凸棱环在筒体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内环形沟槽的深度也增大,这样可以提高筒体内壁与胶管外壁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赛福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赛福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0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贴合机
- 下一篇:液压支架用液压胶管总成直角弯头芯子一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