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离心管封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09685.3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9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涵;齐志鹏;刘婧依;徐恩盼;钟芸诗;李冰;周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利用 离心管 封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离心管封口装置,该装置包括:上盖、胶圈和位于胶圈下方并与其连接的胶瓣,上盖和胶圈的直径相同且固定连接,胶圈的内径小于离心管管盖的外径,胶瓣为均匀分布于胶圈上的圆弧结构,其数量可依据离心管规格设置为2‑4个。该装置用于密封离心管,可以提高密封效率的同时降低容器内物体的污染风险,且经回收灭菌后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离心管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耗材中用于密封离心管管口的材料单一,最为常用的是封口膜。但现有的封口膜存在如下不足:1)封口膜为一次性用品,每次使用都需要重新封口,无法循环利用;2)封口膜使用时需自行裁剪合适长度,封口时需要将封口膜拉伸缠绕管口多圈以达到密封效果,封口所需时间较长,使用不便,影响速度;3)封口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手指触碰管口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封口膜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离心管封口装置,用于密封离心管提高密封效率的同时降低容器内物质的污染风险,并增加封口装置的可循环利用性,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离心管封口装置,包括:
上盖、胶圈和位于所述胶圈下方并与其连接的胶瓣,其中:
所述上盖和胶圈的直径相同且固定连接;
所述胶圈的内径小于离心管管盖的外径;
所述胶瓣为均匀分布于所述胶圈上的圆弧结构,其数量可依据离心管规格设置为2-4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盖为透明且有弹性的圆片,与所述胶圈上端一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胶圈和所述胶瓣由耐高温橡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胶圈的厚度为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离心管为15mL离心管,所述胶圈的内径为1.5cm,长度为3-5cm,所述胶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其度数为45°-90°,长度为0.8-1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离心管为50mL离心管,所述胶圈的内径为2.5cm,长度为6-10cm,所述胶瓣的数量为三个且等距分布,其度数为40°-60°,长度为0.8-1cm。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管封口装置在方便快速封口的基础上,因橡胶本身具有弹性和摩擦力,其可以很好地贴合管口且不易滑脱,胶圈下方的胶瓣能尽可能减少手指触碰对管口的污染,在进行封口的时候只需向外向下拉扯胶瓣即可。另外,该装置灭菌后可重复循环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通过拖拽胶瓣迅速完成封口和拆封,大大提高封口速度的同时降低手指接触管口造成污染的风险。
2、使用完后可收集灭菌多次重复循环使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离心管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离心管封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离心管封口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离心管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离心管封口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96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