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09664.1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4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崔洪亮;宋绍龙;熊帆;张俭;周扬;徐成柏;赵迪;阎磊;董海静;张硕;陈淼;胡庆榆;刘国庆;马兰;沈峥;靳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 |
| 代理公司: | 渭南申梦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0 | 代理人: | 刘凤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井下 作业 用捞砂筒 | ||
1.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外侧壁底部固定有进油口(2),所述外筒(1)的外侧壁位于所述进油口(2)的前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外筒(1)的外侧壁位于所述进油口(2)的后方固定有排砂管(9),所述外筒(1)的底部右侧固定有排油口(6),所述排油口(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涡扇(7),所述排油口(6)的底部位于与所述涡扇(7)连接处的外侧开设有排油孔(23),所述外筒(1)的底部后方固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的顶部与所述排砂管(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内筒(10),所述内筒(10)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16),所述内筒(10)的外侧壁相对所述第一开口(16)处开设有第三开口(18),所述内筒(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7),所述内筒(10)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6)和所述第三开口(18)的下方固定有过滤网(15),所述内筒(10)的内部位于所述过滤网(1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顶部固定有推拉杆(3),所述推拉杆(3)的顶部穿过所述内筒(10)和外筒(1)的顶部,所述内筒(10)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外侧壁裂接有第二齿轮(19),所述第二齿轮(19)的顶部设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顶部与所述外筒(1)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齿轮(19)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2)和所述排油口(6)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球阀(12)和第二球阀(14),所述排油口(6)的内部下表面固定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球阀(1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和所述排砂管(9)的外侧壁均固定有水流开关(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和排砂管(9)的外侧壁位于所述水流开关(4)的下方均固定有固定套(22),所述固定套(22)远离所述进水管(5)和排砂管(9)的一侧与所述外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2)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排油口(6)为上窄下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10)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捞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1)圆柱形结构,且与所述内筒(10)的内侧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96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