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08520.4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4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易鹏;徐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联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雨姗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打印机 快速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内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顶部连接有平板,平板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引导槽,固定杆的外侧表面固定有内架,且内架的下端底部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和底座的连接处开设有滑槽,内架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上侧表面连接有连接板,内架的上侧设置有放置板,底座的外侧上端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侧和顶板相互连接,顶板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渗透板,顶板的内侧下部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内部安装有风扇。该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原料进行固定,之后再对原料进行冷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打印机是快速成型的一种工艺,采用层层堆积的方式分层制作出三维模型,其运行过程类似于传统打印机,只不过传统打印机是把墨水打印到纸质上形成二维的平面图纸,而三维打印机是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
在现有的冷却装置中,往往只能够对单一尺寸的原料进行处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原料进行固定,原料容易发生滑动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冷却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解决了在现有的冷却装置中,往往只能够对单一尺寸的原料进行处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原料进行固定,原料容易发生滑动的情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内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顶部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引导槽,且引导槽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引导槽通过内部的连接头与固定杆的内端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表面固定有内架,且内架的下端底部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和底座的连接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架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上侧表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内架的上侧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外侧内部设置有卡扣,并且卡扣的下端底部和连接板的内部上侧相互连接,所述底座的外侧上端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侧和顶板相互连接,所述顶板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渗透板,所述顶板的内侧下部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内部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平板通过连接杆与底座构成升降结构,且连接杆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引导槽和连接头与平板构成滑动结构,且引导槽和连接头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并且引导槽的剖面形状为斜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架通过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且该结构等角度安装在平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拉伸弹簧与内架构成弹性结构,且连接板与内架的连接面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卡扣与连接板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卡扣与放置板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卡扣的剖面形状为“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渗透板为瓦楞结构,且渗透板通过连接架与顶板构成拆卸安装结构,并且连接架的剖面形状为“T”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石墨烯3D打印机用快速冷却装置,通过连接杆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带动上侧的平板进行升降,从而带动外侧的内架进行滑动,而内架的滑动可以与不同大小的放置板进行连接,使该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原料进行处理,并且拉伸弹簧对连接板的拉动,可以对上侧的卡扣进行固定,之后通过卡扣可以对原料起到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联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联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8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