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粉干燥尾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02500.6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杜虹;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润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8 | 分类号: | B01D1/18;B01D53/26;F28C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2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燥 尾气 再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粉干燥尾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热风炉、高温烟道和喷雾干燥塔,所述热风炉的烟气出口通过高温烟道连接到喷雾干燥塔的热源进口,所述干燥塔上设置有尾气排放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管线与除尘器相连,所述除尘器通过低温烟道与引风机相连,所述引风机通过低温烟道同时与烟囱和初冷器相连,所述初冷器的尾气出口与干燥器相连,所述干燥器的尾气出口与再热器相连,所述再热器的气体出口与高温烟道相连;所述初冷器的热媒出口与再热器的热媒进口相连,所述初冷器的热媒进口与再热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热媒管道相连。解决现有技术在产品含水率不稳定和陶粉生产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粉干燥尾气再循环系统,属于陶瓷行业喷雾干燥系统节能减耗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陶瓷行业采用热风炉混冷风的方式为喷雾干燥系统提供烘干热量。喷雾干燥系统烘干温度为400-500℃,热风炉以燃气或水煤浆为燃料,产生约1000℃左右的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烟道接至喷雾干燥塔附近,外界大气通过冷风阀和冷风支管进入高温烟道,与高温烟气混合并将烟气温度降低至400-500℃后,烟气进入喷雾干燥塔与陶粉浆液混合,蒸发浆液水分后高温烟气温度约150℃通过接入布袋除尘器过滤后直接排放至大气。
热风炉混冷风的供热工艺导致喷雾干燥塔内烘干温度随室外气温影响较大,虽然通过增设温度控制装置的系统可以调节减小室外温度的影响,但调节本身的迟滞性、周期性和调节精度不能保证干粉含水率的稳定,最终影响陶瓷产品的成品质量。
由于室外大气温度较低,通过冷风支管吸入的空气温度要达到烘干要求将增加热风炉供热负荷,热风炉供热量增加,导致喷雾干燥系统能耗较高,同时热风炉的中温尾气直接排放,导致热能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粉干燥尾气再循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在产品含水率不稳定和陶粉生产能耗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粉干燥尾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热风炉、高温烟道和喷雾干燥塔,所述热风炉的烟气出口通过高温烟道连接到喷雾干燥塔的热源进口,所述喷雾干燥塔上设置有尾气排放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管线与除尘器相连,所述除尘器通过低温烟道与引风机相连,所述引风机通过低温烟道同时与烟囱和初冷器相连,所述初冷器的尾气出口与干燥器相连,所述干燥器的尾气出口与再热器相连,所述再热器的气体出口与高温烟道相连;所述初冷器的热媒出口与再热器的热媒进口相连,所述初冷器的热媒进口与再热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热媒管道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媒管道上设置有热媒泵。
采用上述方案,来自喷雾干燥塔的尾气(温度约150℃)进入除尘器过滤,过滤后的洁净尾气通过低温烟道进入引风机加压后送入初冷器,经过循环水冷却(至50℃左右)后的尾气进入干燥器脱出多余水分,脱湿后的尾气再送入再热器加热(加热至130℃左右),加热后的烟气由循环烟道接入高温烟道,与高温烟气混合后高温烟气降温至400-500℃进入喷雾干燥塔。被初冷器加热的热媒接至再热器,被再热器冷却后由热媒管道接至热媒泵加压,再送回初冷器循环使用。不需要额外增加热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干燥器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管道,在该冷凝水管道上设置有疏水阀。当干燥器内水量或水压达到设定值时,疏水阀开启并通过冷凝水管道将脱出的水份排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喷雾干燥塔尾气的回收利用,利用尾气来与高温烟气混合,降低高温烟气的温度,这样能保证进入喷雾干燥塔内的烟气温度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同时尾气在回收过程中被加热,可以减少高温烟气的消耗量,降低能耗。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喷雾干燥塔尾气的回收利用,利用干燥器将尾气中的水分去除,可以减少外界水分进入喷雾干燥塔,使得产品含水率稳定。本实用新型主要适合于陶瓷工艺的干燥再循环场合,也可以用于其它工艺气体脱出水分和循环利用的场合,特别是大流量、高湿度条件下工艺气体再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润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润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2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卧式硫化罐
- 下一篇: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热熔型管材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