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01252.3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5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殷礼生;闫玉琴;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吕长红 |
地址: | 7372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净化 污泥 浓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包括壳体、顶盖和驱动电机,所述顶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注入口,所述顶盖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抽泥口,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顶盖的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轴外壁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在壳体内部转动,通过搅拌杆对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不断的搅拌,这样不仅能够加速污泥中水份的渗漏,而且避免了污泥堆积凝固在一起,保证污泥在壳体内部的流动性,方便了将浓缩后的污泥排出,从而提高了污泥的浓缩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
背景技术
污泥浓缩池是净化站的重要设备之一,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污泥浓缩可减缩污泥的间隙水,经浓缩后的污泥近似糊状,仍保持流动性。
现有的污泥浓缩池无法很好的对污泥进行除水;容易发生堵塞,处理效率较差,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包括壳体、顶盖和驱动电机,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液腔,所述壳体内壁均匀开设有贯穿所述导液腔的渗水孔,所述壳体内壁均匀粘接有单向透水膜,所述壳体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注入口,所述顶盖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抽泥口,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顶盖的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轴外壁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其中,所述壳体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底部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其中,所述壳体底部的中心处插接有贯穿所述导液腔的排液管。
其中,所述顶盖轴心处镶嵌有配合所述转轴的轴套,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轴套的轴心处,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单向透水膜采用半透膜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注入口将污泥导入到壳体内,然后污泥在含有的水通过单向透水膜渗透,然后通过渗水孔流入到导液腔内,接着通过排液管排出,从而降低污泥的含水量,达到浓缩污泥的效果,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在壳体内部转动,通过搅拌杆对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不断的搅拌,这样不仅能够加速污泥中水份的渗漏,而且避免了污泥堆积凝固在一起,保证污泥在壳体内部的流动性,方便了将浓缩后的污泥排出,从而提高了污泥的浓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支撑腿;12-导液腔;13-渗水孔;14-单向透水膜;15-排液管;20-顶盖;21-注入口;22-抽泥口;23-轴套;30-驱动电机;31-转轴;32-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净化站污泥浓缩池,包括壳体10、顶盖20和驱动电机30。
其中,壳体10内部开设有导液腔12,壳体10内壁均匀开设有贯穿导液腔12的渗水孔13,壳体10内壁均匀粘接有单向透水膜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1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96通量核酸提取仪
- 下一篇:新型脱硫吸收塔用入塔管道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