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排污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95530.9 | 申请日: | 202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远;项敏;肖俊伟;汤先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排污 中水 沉淀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弹门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排污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包括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安装有脚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进水口、第一转轴、扇叶转轮、第一锥形齿轮和支撑轴杆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轴、横杆、捞物框和收集网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捞物框和收集网进行旋转,从而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的物体进行收集,通过转杆、旋涡扇叶、碎物槽、碎物收集管和过滤网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可以对装置底部的固体垃圾通过旋涡扇叶的转动,顺着水流流动至碎物收集管收集到过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排污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各种用水量也随之增长,但是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人类活动不间断的开采与污染,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中水回用方法主要包括气浮技术、砂滤技术和氧化剂氧化技术等,使用气浮技术的装置的结构复杂且能耗高,针对厨房洗菜用水的循环利用,使用装置成本高且无法进行固液分离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上进行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排污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旨在解决厨房洗菜用水的循环利用,使用装置成本高且无法进行固液分离,通常无法快速的进行固液分离,不便于中水的快速回用,同时不方便对固体垃圾进行收集清理,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自动排污的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安装有脚块,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连接有扇叶转轮,所述扇叶转轮在进水口的下端,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支撑轴杆,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于支撑轴杆,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侧卡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连接有捞物框,所述捞物框的侧壁安装有收集网,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旋涡扇叶,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碎物槽,所述碎物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碎物收集管,所述碎物收集管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网,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扇叶转轮和第一转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二锥形齿轮构成“十”型结构,且第二转轴关于装置本体的中心轴线分布。
优选的,所述旋涡扇叶设置有四个,且旋涡扇叶关于第二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碎物槽设置有四个,且碎物槽关于装置本体的中心轴线等间距分布于装置本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碎物收集管设计为弧形结构,且碎物收集管与碎物槽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进水口、第一转轴、扇叶转轮、第一锥形齿轮和支撑轴杆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轴、横杆、捞物框和收集网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捞物框和收集网进行旋转,从而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的物体进行收集。
2、通过转杆、旋涡扇叶、碎物槽、碎物收集管和过滤网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可以对装置底部的固体垃圾通过旋涡扇叶的转动,顺着水流流动至碎物收集管收集到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955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更换滤膜的中水回用生物滤池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整体式传送带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