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92969.6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易万坤;钱生君;董丽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瑞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冀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蔡鹏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液体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芯片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部的中间层上留设可变空腔,可变空腔分别连通有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从而在芯片上形成供液体流通的流道,通过在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内分别设置单向阀可控制流道内的液体单向流动,驱动装置工作时通过外力反复挤压可变空腔以发生形变可使液体从进液流道进入,并从出液流道流出,即利用可变空腔内气压大小的变化作为驱动力,从而实现了微流控芯片流道内液体的单向流动,避免了液体出现回流的现象,确保了液体试剂或者样品的正常反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芯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通常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集中在一块芯片上,完成一个系统功能。现有技术中基于微流控芯片而实现的体外诊断相关的反应和分析,其基本流程是在芯片内预存储或者从外部引入一种或多种反应试剂,然后将液体样本加入芯片,使样本按照预先设定的微通道流路与试剂接触并进行反应,通过仪器或者肉眼对结果进行读取。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反应试剂或者样本需定量注入芯片微流道的设定区域内。现有技术中的微流控芯片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液体驱动方式:(1)利用毛细血管力来实现液体向前的侧向层析,但是由于不同样本特别是全血样本的粘稠度不同,此种方式将导致液体量无法统一;(2)通过机械力挤压液体进入微流道的设定区域,或者通过真空抽吸实现液体的流动,但这两种方式都会使得仪器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且压力去除后容易出现液体回流的现象,影响反应试剂或者样本的充分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内液体容易出现回流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上壳与下壳;
中间层,设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中间层上设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的可变空腔,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内分别设有单向阀;
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变空腔发生形变以使液体从所述进液流道进入,并从所述出液流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分别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上壳之间压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密封于所述可变空腔的顶部,所述上壳对应于所述弹性膜的区域镂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设置于所述弹性膜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流道包括开设于所述中间层上表面的第一流道,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上并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出液流道包括开设于所述中间层上表面的第二流道,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上并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还开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空腔的底部设置过气孔,所述可变空腔通过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两个所述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开模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为弹性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瑞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瑞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92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于医生操作临床麻醉用支架器
- 下一篇:一种内科护理吸痰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