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7140.7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5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678013 云南省保山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纱 生产 用氨纶丝 弹力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包括调节仓,所述调节仓右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仓左侧的底部螺纹杆。该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通过将需要检测的氨纶丝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转动块与金属板和挂板之间,然后转动转动块,使转动块通过螺纹孔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而移动,从而使氨纶丝被转动块夹持,然后将挂板通过挂环挂设在挂钩上,转动顶部螺纹杆,又通过设置有限位杆,限制了顶部活动块的转动,使顶部活动块可通过顶部螺纹通孔与顶部螺纹杆螺纹连接而向上移动,从而使氨纶丝被拉扯,通过读取拉力机上的读数得到测量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氨纶包覆纱是以氨纶丝为芯,以长丝或短纤维纱线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状态的氨纶丝予以包覆而形成的弹力纱,根据包覆层数可分为单包覆纱和双包覆纱两种,其中锦氨和涤氨多以单包的方式包覆居多。
弹力检测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对氨纶丝的弹力进行一种测量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物的质量也更加重视,因此人们对氨纶丝的弹力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市面上的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在使用时,不方便人们对其进行紧固,检测起来操作麻烦,同时整个装置无法折叠,在不使用存放时占用存放空间较大,故提出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具备便于检测且不使用存放时占用存放空间小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在使用时,不方便人们对其进行紧固,检测起来操作麻烦,同时整个装置无法折叠,在不使用存放时占用存放空间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检测且不使用存放时占用存放空间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覆纱生产用氨纶丝弹力检测设备,包括调节仓,所述调节仓右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仓左侧的底部螺纹杆,所述调节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调节仓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底部活动块,所述底部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底部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仓顶部的底部移动杆,所述底部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的顶部铰接有驱动仓,所述调节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驱动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板左侧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壁螺纹连接位于固定板左侧的螺母,所述驱动仓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驱动仓顶部的顶部螺纹杆,所述驱动仓的内底壁与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顶部螺纹杆左侧的限位杆,所述顶部螺纹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限位杆外侧的顶部活动块,所述顶部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驱动仓右侧的顶部移动杆,所述顶部移动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拉力计,所述调节仓的顶部放置有位于U型固定架右侧的收集仓,所述拉力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挂板,所述挂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设在挂钩上的挂环,所述驱动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右侧的内壁和挂板左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两个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均活动安装有转动块。
优选的,所述底部活动块的右侧开设有与底部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底部螺纹通孔,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第一丝杆相适配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仓的顶部开设有底部矩形通孔,所述底部移动杆贯穿底部矩形通孔,所述底部矩形通孔的宽度与底部移动杆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顶部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限位通孔,所述顶部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部螺纹杆螺纹连接的顶部螺纹通孔。
优选的,所述驱动仓的右侧开设有顶部矩形通孔,所述顶部移动杆贯穿顶部矩形通孔,所述顶部矩形通孔的宽度与顶部移动杆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7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多节式散料垂直输送装置
- 下一篇: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