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6513.9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宝瑞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14 | 分类号: | E04H17/14;E04H17/20;E04H17/22;G08B13/12 |
代理公司: | 盐城市苏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9 | 代理人: | 郭旭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光 报警 智能 闭锁 围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每个所述固定圆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杆。该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通过设置的锥形柱,将其嵌入地面实现位置固定,再通过固定块上开设的光孔,之后再使用螺栓进一步将整个装置牢牢与地面进行固定,进而在进行安装时,主杆不与泥土直接进行接触,从而避免了泥土中的微生物对主杆的腐蚀,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老化,进而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在装置出现损坏的情况时,直接将主杆与固定槽进行拆分,更便于拆卸以及维修,同时节省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
背景技术
围栏即护栏。电子围栏是最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它由电子围栏主机(JS-TD2010)和前端探测围栏组成。
现有的围栏大多是直接嵌入泥土中,而泥土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会对装置进行腐蚀,加快了装置的老化,进而缩减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现有围栏在拼接时大多是铁丝进行连接固定,而铁丝使用年份有限,又在天气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会进一步缩短铁丝的使用年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具备便于安装拆卸以及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安装拆卸以及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每个所述固定圆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主杆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固定座、固定槽、光孔、固定块、支撑柱、锥形柱,所述固定座上端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主杆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边缘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光孔,所述固定座下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柱。
优选的,所述主杆上端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的型号为CYQ9250,所述放置槽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警报器。
优选的,所述震动传感器与警报器为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通过设置的锥形柱,将其嵌入地面实现位置固定,再通过固定块上开设的光孔,之后再使用螺栓进一步将整个装置牢牢与地面进行固定,进而在进行安装时,主杆不与泥土直接进行接触,从而避免了泥土中的微生物对主杆的腐蚀,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老化,进而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在装置出现损坏的情况时,直接将主杆与固定槽进行拆分,更便于拆卸以及维修,同时节省了时间。
2、该种声光报警的智能闭锁地桩围栏,通过卡杆与卡槽将两个装置固定卡接,实现第一步固定,再通过螺栓将两端的固定圆盘进一步实现位置固定,通过卡杆、卡槽与螺栓的配合使用,在装置进行拼接时,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双重固定,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牢固性,进一步增加了其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宝瑞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宝瑞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6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简易烧烤的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