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透液电化学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86251.6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4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科诺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7;C02F101/3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透 电化学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渗透液电化学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栅格箱、第一输送管、第一电化学氧化装置、第一连接管、第一沉淀箱、第二输送管、第二电化学氧化装置、第二连接管、第二沉淀箱、第三输送管、第三电化学氧化装置和出水管,各个管道上都设置有抽水泵和电磁阀,所述第二输送管在所述第一沉淀箱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一沉淀箱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在所述第二沉淀箱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二沉淀箱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复电解氧化和沉淀处理,能够有效的对垃圾渗透液进行杀菌消毒,并去除其遗传毒性、激素、抗生素及微污染物,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无需培养菌群,处理周期相对较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垃圾渗透液电化学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垃圾中有90%以上采用填埋法处理,而填埋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水或浸出液,是垃圾在转运、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浴、冲刷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浸泡,通过萃取、水解及发酵而滤出来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其特点是水质、水量变化大(pH4-9)、有机物浓度高且难降解(CODCr2000-80000mg/L、BOD 3000-45000mg/L)、氨氮含量高(200-6000mg/L),金属离子种类多达10余种,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等。尤其是有机物种类多达93种包括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烷烃、烯烃、羧酸及脂、卤代物、杂环化合物、醇类、酚类、胺及酰胺、醛类、酮类等,其中22种被列入我国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甚至会污染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已成为城市发展、环境改善亟待解决的难题。
申请公布号为CN10781445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由预处理、厌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电催化膜反应器等技术集成开发而成。垃圾渗滤液首先通过混凝沉淀等预处理去除其中的胶体或油类、悬浮物和大部分重金属,然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去除有机污染物并将有机氨转化为无机氨,再经外置膜生物反应器即缺氧反消化、好氧消化、超滤膜分离等实现高浓度氨氮、COD、BOD、SS等有效去除;再经电催化膜反应器电化学氧化和还原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有机小分子或CO2和水、氨氮分解为氮气、重金属还原等进一步去除,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排放或回用。然而,上述处理方法所采用的设备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且微生物使用前需要先培养菌群,处理周期相对较长。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且处理周期相对较短的垃圾渗透液电化学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透液电化学处理设备,包括直流电源以及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栅格箱、第一输送管、第一电化学氧化装置、第一连接管、第一沉淀箱、第二输送管、第二电化学氧化装置、第二连接管、第二沉淀箱、第三输送管、第三电化学氧化装置和出水管,各个管道上都设置有抽水泵和电磁阀,所述第二输送管在所述第一沉淀箱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一沉淀箱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在所述第二沉淀箱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二沉淀箱连通,所述第一电化学氧化装置、所述第二电化学氧化装置和所述第三电化学氧化装置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栅格箱内设置有多个竖直布置且水平依次排列的栅格板,多个所述栅格板的栅距相对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侧向另一侧方向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科诺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科诺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6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轮装置和磨煤机
- 下一篇:舷外机电动升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