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用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4590.0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6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华海宇;莫小宝;何亮;姚国红;肖益志;郭德峰;杜江伟;郭建;李旻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陈艺文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红外 探测 器用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组件和离子风扇,所述散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金属罩,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金属罩罩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金属罩尾部连接有所述离子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金属罩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风道,使用离子风扇实现强制风冷,利用风道结构实现气流集中向压缩机部位输送,能够提高风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对外界红外辐射产生响应的光电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医疗检测、装备制造、工业控制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敏感材料受到红外辐射后产生各种效应对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依靠压缩机对内部探测器进行制冷,工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压缩机温升否则会对探测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此时需要对压缩机进行散热设计从而保证产品能够正常工作。
现阶段对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压缩机热源主要使用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方式进行,其中强制对流主要利用轴流风机对压缩机表面进行散热,由于散热面积小同时空气流动分散使压缩机散热效果不高,同时轴流风机具有较大的噪声和较低的可靠性。近年来基于电晕放电原理的离子风扇因其无噪音、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脱颖而出,其工作原理是:在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离子运动过程中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产生一定方向的气流即离子风。由于该过程中完全没有活动部件,实现了静音散热的效果,因此可以用离子风扇替代轴流风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用散热结构,通过散热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压缩机快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组件和离子风扇,所述散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金属罩,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散热翅片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半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的散热翅片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曲面外表面半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所述金属罩罩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金属罩尾部连接有所述离子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罩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装配缝隙利用结构胶进行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扇包括离子风扇电晕极、离子风扇集电极和连接件,所述离子风扇电晕极上设有金属针,所述离子风扇电晕极和离子风扇集电极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金属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本体在所述曲面外表面上开设有连接螺钉用的第一螺钉安装通孔,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本体在所述曲面外表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壳体第一螺钉安装通孔对应位置的第二螺纹孔,顶部也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罩顶部还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顶部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的第二螺钉安装通孔,所述金属罩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固定,所述金属罩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围形成风道。
进一步地,将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在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上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利用其圆柱形内表面曲面将所述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上的制冷压缩机圆柱形外表面包裹,利用螺钉通过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螺钉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螺纹孔连接压紧在制冷压缩机外表面以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4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浇包移动平台
- 下一篇:一种手机盖板生产用的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