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MOS管的驱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84008.0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5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晶诚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7/06 | 分类号: | H03K17/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刘瑞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os 驱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MOS管驱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出控制信号稳定且控制通断便捷的基于MOS管的驱动器,具备:推挽电路,其用于接收外围电路输入的PWM脉冲信号,并对PWM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充电支路,其输入端与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PWM脉冲信号;放电支路,其输入端与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PWM脉冲信号;充电支路及放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当充电支路不工作而放电支路工作时,在工作模态发生转变的瞬间,充电支路及放电支路的输入端产生驱动电流,驱动电流用于控制MOS管导通/截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MOS管驱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MOS管的驱动器。
背景技术
驱动器(或驱动电路)采用共源极反相电路控制上、下桥臂的互补导通是较为常用的电路,目前,驱动器(或驱动电路)结构较复杂,需要多路电源供电,没有设置关断负压,同时共源极反相器较大的漏极电阻,使得上桥臂MOS管的栅极电压易受到dv/dt影响,关断时依靠驱动电路中的MOS管实现器件快速关断,同时对栅极电压进行钳位,然而,两个MOS管在单周期内需要驱动电路对其进行分别控制,造成控制的复杂度较大。
因此,如何降低控制MOS管通断的复杂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两个MOS管在单周期内需要驱动电路对其进行分别控制,造成控制的复杂度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输出控制信号稳定且控制通断便捷的基于MOS管的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MOS管的驱动器,具备:
推挽电路,其配置于驱动器内,用于接收外围电路输入的PWM脉冲信号,并对所述PWM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充电支路,其输入端与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所述PWM脉冲信号;
放电支路,其输入端与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所述PWM脉冲信号;
所述充电支路及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连接;
当所述充电支路不工作而所述放电支路工作时,在工作模态发生转变的瞬间,所述充电支路及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产生驱动电流,所述驱动电流用于控制所述MOS管导通/截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支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于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于所述电源的正极,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于所述MOS管的栅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电支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于电源的正极,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于所述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于所述MOS管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晶诚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晶诚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4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体育场座椅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计算机电源适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