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3074.6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9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凯;白西安;刘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凯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黄景华 |
地址: | 4318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诱虫灯,所述诱虫灯的一端通过电源线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卡接有透明盒,所述透明盒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孔。该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通过支撑杆和固定框的设置,起到了固定诱虫灯的作用,通过诱虫灯的设置,诱虫灯是夜晚用来引诱和捕杀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灯,从而能够将昆虫吸引过来,通过电源线和蓄电池的设置,起到了对诱虫灯进行供电的作用,通过圆孔的设置,起到了引诱昆虫飞入的作用,通过软套的设置,对圆孔进行遮挡,防止了飞入的昆虫逃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虫害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背景技术
诱虫装置是用来引诱和捕杀害虫的一种工具,常用于林业养护,现有的诱虫装置一般为诱虫灯,是夜晚用来引诱和捕杀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灯,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等均可作多功能诱虫灯的光源,也叫诱蛾灯。
目前的诱虫装置大多是用电网产生的电力对昆虫进行击杀,但在林业地区较为干燥的情况下,有产生火灾的安全隐患,且不方便收集昆虫尸体,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诱虫灯,所述诱虫灯的一端通过电源线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卡接有透明盒,所述透明盒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软套。
可选的,所述盒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抽屉,所述抽屉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提手。
可选的,所述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杆。
可选的,所述套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栓,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可选的,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面通过凹槽插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扎地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通过支撑杆和固定框的设置,起到了固定诱虫灯的作用,通过诱虫灯的设置,诱虫灯是夜晚用来引诱和捕杀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灯,从而能够将昆虫吸引过来,通过电源线和蓄电池的设置,起到了对诱虫灯进行供电的作用,通过圆孔的设置,起到了引诱昆虫飞入的作用,通过软套的设置,对圆孔进行遮挡,防止了飞入的昆虫逃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支撑杆;3、固定框;4、诱虫灯;5、电源线;6、蓄电池;7、透明盒;8、圆孔;9、软套;10、抽屉;11、提手;12、伸缩杆;13、套杆;14、固定栓;15、螺纹孔;16、底座;17、固定板;18、扎地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凯,未经杨成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3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