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GIS的自然灾害之海洋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评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3037.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8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田瑜基;王向春;郭燕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B64C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门市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is 自然灾害 海洋 灾害 隐患 调查 风险 评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GIS的自然灾害之海洋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评估系统,包括无人机、电机、驱动齿轮、固定套、卡扣盘、拉动轴、弹簧、封盖、传动齿轮、固定轴、绕线轮、拉线、集液管、单向阀、轴承;电机螺接在无人机底部,电机轴上销接驱动齿轮;固定套螺接在无人机底部,固定套右端面向左开设有传动腔,传动腔内设有水平导向筋;L形的固定轴位于固定套左侧,顶部螺接在无人机底部,水平段装有绕线轮;卡扣盘装在传动腔内,左侧面上的卡扣柱插装在绕线轮右侧面的卡扣孔内;封盖螺装在固定套的右侧面,与拉动轴构成丝杠螺母结构;拉动轴的左侧设有拉动片,抵靠在卡扣盘左侧面;弹簧套装在拉动轴外,夹在卡扣盘和封盖之间;拉动轴右端的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评估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GIS的自然灾害之海洋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等单位每年都会采集各类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和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自然灾害的评估,按照灾害发生过程分为三种,一是灾前评估,二是灾期跟踪或监测评估,三是灾后实测评估。灾前评估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未来灾害可能达到的强度与频度,第二是本区历史上的灾度与成灾率,第三是灾区的人口、经济情况以及防灾抗灾能力。灾期跟踪或监测评估,主要根据灾害发展情况和灾区的承灾能力,对已经发生的灾害损失和可能继续遭受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且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进行预评估。灾后实测性评估是在灾后现场对直接和间接的灾害损失逐区、逐点、逐项的实际测算,同时对可能发生的衍生灾害进行预评估。
近年海岸带和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灾害的经济损失也在以大体相同或略高的速度增加,高于中国其他任何种类灾害的增长速度,是近年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及数量增长最快的自然灾害。所以需要建立海洋灾害评估系统,为灾害领域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保险、再保险公司,提供海洋灾害评估数据,构建全球灾害信息沟通纽带。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进行海洋重要区域的巡飞,采集监测区域的不同深度的海水样品,对样品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实现对海洋灾害风险预测。
为了降低无人机的功耗,保证无人机的飞行距离,需要对无人机上的海水采集结构进行降重及简化,优选微型电机。无人机悬停在海面上空,降下采集管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当采用电机轴直接缠绕拉线的采样结构时,常常出现电机轴被海水样品重量带动而旋转,电机轴不能维持静止状态的问题。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基于GIS的自然灾害之海洋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评估系统,配置微型电机即可实现采集管的平稳悬停,以完成不同深度海水样品的采集和评估。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海洋灾害数据和地理空间位置信息数据相结合,在可视化的界面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管理。工作人员先根据之前的海洋灾害数据,计划出需要评估海水区域,在海水取样工作完成后,获得样本中的各类数据,将数据导入GIS中进行分析评估,并对未来的海洋灾害进行预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实现无人机配置微型电机的情况下,就能控制采集管的平稳悬停,实现不同深度海水样品的采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GIS的自然灾害之海洋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电机、驱动齿轮、固定套、卡扣盘、拉动轴、弹簧、封盖、传动齿轮、固定轴、绕线轮、拉线、集液管、单向阀、轴承。
所述无人机的底部装有摄像头。
所述电机的机壳,螺装在无人机底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从左端伸出,所述电机轴上销接有驱动齿轮。
所述固定套为中心轴线左右水平的圆柱壳形,所述固定套的右端面上,向左开设有圆柱形的传动腔;环绕传动腔中心轴线,所述传动腔的内圆柱面上,均匀设有三个左右方向长条形的导向筋;所述传动腔的左侧端面上,左右贯穿开设有圆形的卡扣盘孔;所述固定套的顶部设有水平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螺接在无人机底面,位于电机的左侧。
进一步讲,所述卡扣盘孔的孔径小于传动腔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3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光包装材料表面红外隐形码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