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慢充的增程式车辆网络拓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82287.7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9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密刚刚;张吉军;谢宇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0/62 | 分类号: | B60L50/62;B60L53/00;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慢充 程式 车辆 网络 拓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慢充的增程式车辆网络拓扑装置,包括整车CAN总线、动力系统CAN总线和充电CAN总线,整车CAN总线和动力系统CAN总线均连接至OBD诊断口,整车CAN总线和动力系统CAN总线通过整车控制器的网关连接,整车CAN总线上连接有防抱死控制器、仪表、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动力系统CAN总线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控制器、发动机管理系统、充电机控制器、高压电池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控制器,高压电池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控制器通过充电CAN总线连接;本实用新型除了整车控制器需具备多种网络通讯协议的能力外,其他的动力系统相关的控制器只需采用一种通讯协议,可在多种整车平台上实现增程式的网络通讯要求,降低动力系统相关控制器的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慢充的增程式车辆网络拓扑装置。
背景技术
增程式车辆可采用较小容量的高压电池,且能使发动机在长时间内工作在热效率比较高的区域,市面上有部分乘用车及商用车采用增程式的动力系统。在现有的系统中,乘用车和商用车都有各自的网络拓扑,乘用车的网络通信协议一般采用ISO11898,商用车的网络通信协议一般采用J1939,这就要求动力系统相关的控制器需符合多种通信协议。由于需要各个控制器符合多种通信协议,控制器的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将大大增加,因此,缺少一种能够降低控制器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网络拓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慢充的增程式车辆网络拓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慢充的增程式车辆网络拓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车CAN总线、动力系统CAN总线和充电CAN总线,所述整车CAN总线和动力系统CAN总线均连接至OBD诊断口,所述整车CAN总线和动力系统CAN总线通过整车控制器的网关连接,所述整车CAN总线上连接有防抱死控制器、仪表、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所述动力系统CAN总线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 控制器、发动机管理系统、充电机控制器、高压电池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控制器,所述高压电池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控制器通过充电CAN总线连接,
其中,所述车载充电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控制芯片的5脚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控制芯片的6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5脚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作输入端,所述控制芯片的6脚接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作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5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接至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6脚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至车载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在整车平台侧的CAN总线和动力系统的CAN总线之间,采用一个整车控制器,此整车控制器既能实现乘用车的通信协议也能实现商用车的通信协议,实现两条CAN总线之间的信号传递;所有动力系统相关的控制器挂在同一条CAN总线上,高压电池控制器与车载充电组成本地CAN,完成慢充时的网络通讯;
此网络拓扑装置除了整车控制器需具备多种网络通讯协议的能力外,其他的动力系统相关的控制器只需采用一种通讯协议,可在多种整车平台上实现增程式的网络通讯要求,降低了动力系统相关控制器的开发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2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单面双极磁铁组装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