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捆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82075.9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4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黄容;韩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农科创网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3/04 | 分类号: | B65B13/04;B65B1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捆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机还具有机架组件和辅助驱动组件,所述捆扎组件被安装在所述机架组件上,所述机架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主臂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辅助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摇臂和/或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踏板;所述辅助驱动组件被安装成可对所述主臂施力从而驱动所述主臂转动,通过操作所述辅助驱动组件,可以控制所述主臂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所述主臂由初始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至停止,在所述第二动作中,所述主臂由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至停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捆扎机,特别是一种通过将金属带截断成小段并将弹性绳进行箍接从而形成闭合绳圈以将条形物体捆绑在一起,或者捆扎成小捆状的桌面式捆扎机落。
背景技术
在蔬菜和鲜花等作物的采收到市场销售环节,需要将条形蔬菜或鲜花打成小捆以便于仓储、运输和销售,传统的做法都是通过手工系绳或者胶带捆绑的方式进行捆扎,一方面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且捆扎不规范,感官粗糙,标准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如果用胶带捆扎,还容易造成粘合物等有害残留,较为先进的方法是使用捆扎机进行捆扎。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40989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捆扎机,括基架、主臂、绳放出部、绳保持部、束绳部、支撑部、箍接部、传送部,其使用捆扎绳环绕在被捆扎物上,同时使用箍接材料将环绕在被捆扎物上的捆扎绳的结合部进行箍接从而形成闭合的绳圈以实现其捆扎。
其工作过程可以概括如下:通过握压一对把手,使主臂由初始位置转动至闭合位置,在此过程中绳保持部夹持由绳放出部导出的弹性捆扎绳的端部;再施放一对把手,主臂由闭合位置回转至初始位置,同时绳保持部夹持住弹性捆扎绳端部并将其从绳放出部拉出一段,使绳保持部和绳放出部之间形成一段被拉紧的弹性绳段;将被捆扎物抵住上述弹性绳段并引导至主臂的弧弓内,然后第二次握压一对把手,主臂再次由初始位置转动至闭合位置,绳保持部将弹性捆扎绳段的端部绕过被捆扎物,并使弹性捆扎绳段的两端即对接部位并排固定在支撑部上,箍接部切断一段箍接材料并弯折从而将弹性绳段的对接部位箍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弹性捆扎绳绳圈,同时弹性捆扎绳绳圈与绳放出部之间的弹性捆扎绳被切断,捆扎完成;然后第二次施放一对把手,主臂再次由闭合位置回转至初始位置,同时传送部将箍接材料向前传送一段距离以便进行下一次箍接、捆扎。
在上述过程中,主臂由初始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再由闭合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同时将箍接材料向前传送一段距离并使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完成捆扎的所有动作都由通过握压一对把手来完成。
该设计较为巧妙,通过握压把手的方式即可完成捆扎并同步传送箍接材料使捆扎机进入下一次捆扎前的准备状态。
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需要一手握持捆扎机,一手拿取被捆扎物,在长时间使用或者工作量较大时,使用者易于疲劳,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捆扎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双手,甚至可以用脚来替代部分手的操作,从而降低工作强度和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记载了一种捆扎机,包括捆扎组件,所述捆扎组件具有:可转动的主臂及用于将捆扎绳放出的绳放出部;设置于所述主臂,用于保持所述绳放出部被放出的捆扎绳的端部的绳保持部;由用于束缚捆扎绳对接部位的束绳部、支撑部和箍接部以及用于传送箍接材料的传送部协同工作而组成的箍接机构;被引导到所述主臂和所述绳放出部之间的被捆扎物由在所述主臂和所述绳放出部之间拉紧的捆扎绳段捆扎,所述箍接机构将所述捆扎绳段的对接部位进行箍接。
所述捆扎机具有以下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农科创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农科创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2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