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用电电路的主动式智能防触电报警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77455.3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1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谢修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宇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3/02 | 分类号: | H02H3/02;H02H3/32;H02H3/42;G01R31/52;G01K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用电 电路 主动 智能 触电 报警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用电电路的主动式智能防触电报警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壳体,电路板,电路板包括防触电保护电路,防触电保护电路包括电容器,与电容器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还包括一与电容器以及控制开关串联连接的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与火线或零线连接,负极与电容器连接,还包括一与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电阻,控制开关与接地线连接;还包括控制器,过载检测装置,及报警器,过载检测装置检测到保护回路是否超负载的检测信号后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发送用于控制报警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的信号至报警器。本实用新型可主动吸收漏电电流,可及时发出漏电报警,主动防护触电人体安全,同时可防止电气过载造成火灾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电路中漏电保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用电电路的主动式智能防触电报警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作为一种安全保护电器,漏电保护器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电网中,用来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还会避免因接地故障引起人身伤害及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
传统漏电保护器是当电气设备漏电时,将呈现异常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漏电保护器通过检测、处理此异常电流或电压信号,促使执行机构动作。根据故障电流动作的漏电保护器叫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根据故障电压动作的漏电保护器叫电压型漏电保护器。由于电压型漏电保护器结构复杂,受外界干扰动作特性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现已基本淘汰。按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漏电保护器一般可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
传统的漏电保护开关为触电时的保护器件,即如果有人意外地触电,电源就会自动切断,以保护受害者安全。具体的,当电路发生漏电且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达到了一定值时,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动作,电源切断,来防止触电人员的进一步触电伤害。但现有的漏电保护开关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漏电保护开关的跳闸动作是在人员发生触电后,属于一种被动式漏电保护,安全性较低。二是,用户很难判断漏电的严重程度,不能进行监测,自动化程度低,不具有报警功能,故障排除所用的时间长,影响用户正常用电。
如专利CN 109066580 A,公开了一种安全的漏电保护器,包括上电线圈、脱扣线圈、第一互感器、第二互感器和漏保芯片;上电线圈用于接通电源;脱扣线圈用于断开电源;漏保芯片与第一互感器通讯连接,当第一互感器检测到漏电时,第一互感器向漏保芯片发出第一漏电信号,漏保芯片接收第一漏电信号后,发出断电信号;漏保芯片与第二互感器通讯连接,当第二互感器检测到漏电时,第二互感器向漏保芯片发出第二漏电信号,漏保芯片接收第二漏电信号后,发出断电信号;漏电保护器还包括第一互感器检测模块、第二互感器检测模块、判断模块、重置模块和锁定电路。该专利通过上电前自检或者定时自检,提高了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安全。通过检测插脚插座之间的温度,并在温度超温时断开电源,有效避免了插脚和插座之间的接触不良引发的火灾,进一步提高了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安全性。但是,该专利中的漏电保护器为触电时的保护器件,即其跳闸动作是在人员发生触电后,属于一种被动式漏电保护,安全性相对较低。
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5-0037986号,公开了一种在电气设备通电的状态下浸水时,能够对通过裸带电部(没有护套但有电流通过的部分)流出的泄漏电流进行吸收,从而防止漏电事故或触电事故发生的防浸水触电装置。其包括几种不同的实施例,而这些实施例的共同之处在于,均包括配置有裸露连接端子(单相接触端子P、中性点端子N、接地端子E) 的连接端子台,采用在将具有能够覆盖如断路器、镇流器等所有设备的足够面积的平板形金属板电气连接到中性点端子(N)或接地端子(E)的状态下将其配置到连接端子台、断路器、镇流器等的底面底部的构成。
上述专利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即使是裸露在连接端子台上的连接端子发生浸水现象,通过裸带电部流出的电流中的绝大部分都将通过平板型金属板进行流动。即使是在人体与水发生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人体流动的电流大小将非常微弱,从而防止触电事故或漏电事故的发生。但是需要对该金属板导体进行相关尺寸、横截面积、安装位置、距离等严格限定,如此苛刻条件下规划设计的产品难以控制成本和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宇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宇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7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