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71983.8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6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浩;陈丽淑;吴岱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王维;严慎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固定 机构 | ||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固定机构适于将壳体固定于机箱,机箱包括突起结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件以及抵接件;转动件枢设于壳体,抵接件枢接转动件且适于相对转动件在第一方位及第二方位之间运动;当抵接件位于第一方位时,抵接件抵接突起结构,驱动转动件带动抵接件而使抵接件自第一方位运动至第二方位时,抵接件释放突起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和固定机构能以免工具的简单步骤实现固定扩充单元模块的目的,以便利且有效的方式达到确实稳固扩充单元模块位置的目的,兼顾了维持电性连接的需求及操作便利性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计算机主机或服务器等电子装置的机箱内配置有扩充插槽,以让业者或使用者能因应各种云端服务的需求将所需的扩充单元(如图形处理器、硬盘或存储器等)加入系统。并且,基于扩充性、维修与维护等考虑,这些扩充单元通常可集中于一架体而构成一扩充单元模块后再一并安装于机箱内,且上述架体为可拆卸式设计,以便于业者或使用者能自行进行替换或增设的作业。
为了避免扩充单元模块的电性连接受到外力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作法是利用螺丝将其架体锁固于机箱,以确保扩充单元模块不会脱离预定的位置,但缺点是使得组装/拆卸的作业变的耗时且繁琐。
为此,有业者为了作业的便利性与效率舍弃了螺丝锁固扩充单元模块的作法,而仅以机箱的上盖板来限位扩充单元模块。具体来说,机箱的开口处通常会罩覆一上盖板,上盖板主要是用于将扩充单元模块等内部元件封闭于机箱内,对于一些传统的机箱来说,上盖板还可用于止挡于扩充单元模块之上以限制扩充单元模块向上的活动范围,藉此来限位扩充单元模块。但,从一些实际使用的反馈可知,上盖板的限制效果并不确实,在仅倚靠上盖板限位的案例中,扩充单元模块还是会在受到外力时产生相对远离插槽的位移,此外,作业人员以人力进行扩充单元模块的组装时亦常会发生未确实对接的情况,而上盖板却不能确实地将其压回定位。也就是说,上盖板在某些情况下仍无法避免扩充单元模块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虽然省去了螺丝锁固的繁琐流程,但却引起接触质量的疑虑。因此,如何能以便利且有效的方式达到确实固定扩充单元模块的目的,是为本领域的研发重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能在确实稳固扩充单元模块位置的同时兼顾拆装的便利性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适于将壳体固定于机箱。机箱包括突起结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件以及抵接件。转动件枢设于壳体。抵接件枢接转动件,适于相对转动件在第一方位及第二方位之间运动。当抵接件位于第一方位时,抵接件抵接突起结构。驱动转动件带动抵接件使抵接件自第一方位运动至第二方位时,抵接件释放突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机箱、壳体以及固定机构。机箱包括突起结构。壳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机箱。固定机构包括转动件以及抵接件。转动件枢设于壳体。抵接件枢接转动件。当壳体设置于机箱时,抵接件抵接突起结构,使壳体固定于机箱。当壳体脱离机箱时,驱动转动件带动抵接件以释放突起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能通过抵接件抵接机箱的突起结构,而间接地对壳体施加能使其稳固于当下位置的预压力,另一方面,当欲取出壳体时,使用者只需要驱动固定机构的转动件即可使抵接件释放突起结构而取消限制壳体的预压力。由此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能以免工具的简单步骤实现固定扩充单元模块的目的,兼顾了维持电性连接的需求及操作便利性与效率。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1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