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移动换电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65992.6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5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B60P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移动 电站 | ||
一种车载式移动换电站。其包括牵引车和连接在牵引车后端的厢式半挂车;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及设置在车厢内部的立体库、机械臂、横向轨道和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效果:可行驶至被换电车辆附近,对被换电车辆进行换电服务,可避免被换电车辆的移动,提升了换电服务的灵活性和客户满意度。与现有换电站相比,本车载式移动换电站上立体库采用链带堆栈式传输,运行简便,节省空间,可携带大量电池,一次可服务多辆电动汽车。机械臂移动范围大,可对停在不同位置的车辆进行全自动更换电池,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换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式移动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给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存在以下问题:充电时间长、充电桩数量少、续航能力差、快充影响电池寿命,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如何让电动汽车电能供给更加方便快捷是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更换电池,但已有的换电站数量少,并且换电服务需要被换电车辆驶入换电站才能进行换电,不够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换电站,用来应对目前换电站数量较少、缺乏灵活性的现状。此车载式移动换电站系统完善、结构严谨、灵活实用,可以很好的满足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式移动换电站包括牵引车和连接在牵引车后端的厢式半挂车;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及设置在车厢内部的立体库、机械臂、横向轨道和控制系统;车厢为密闭式结构,后端设有门,前端设有紧急维修通道入口;立体库位于车厢的中部,包括支撑架、链带传输装置、前端码垛机、后端码垛机和气动吸盘装置;支撑架上设有多层多列的堆栈式链带传输装置,并且链带传输装置沿前后方向运转,每列链带传输装置上存放多块电池;每层链带传输装置上方设置一套气动吸盘装置,用于对链带传输装置上的电池进行固定,可有效避免因为车体颠簸而造成的电池损坏,并且气动吸盘装置与牵引车上的真空设备相连;前端码垛机和后端码垛机分别设置在位于支撑架前后端外侧的车厢底面上;横向轨道设置在位于后端码垛机外侧的车厢底面上;机械臂以能够沿横向轨道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横向轨道上;控制系统分别与链带传输装置、前端码垛机、后端码垛机和机械臂电连接。
所述的气动吸盘装置包括连接管、缓冲连接器和橡胶真空吸盘;连接管为网格状管路,设在链带传输装置的上方,底面上相对应于链带传输装置上电池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开孔,每个开孔通过一个缓冲连接器连接一个橡胶真空吸盘,并且连接管与真空设备相连。
所述的前端码垛机和后端码垛机结构相同,均包括竖直轨道、水平滑轨、轴承、磁吸板、底座及平台;车厢的前和后端两侧面上分别安装两根平行设置的竖直轨道;每根水平滑轨的两端分别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位于两侧面上相同部位的两根竖直轨道上;底座以能左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两根水平滑轨上;平台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上,因此平台能够进行360度旋转,顶面上间隔设有三个凹槽,两个相邻凹槽之间安装一个滚轴,可有效避免电池移动过程中的磨损;磁吸板以移动的方式垂直设置在平台的一端,用于吸取满电电池,推出空电电池。
所述的机械臂为六轴机械臂,包括末端、定位装置、支座和手臂;支座以能沿横向轨道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横向轨道上,并且上部为可旋转式结构,因此能够进行360度旋转;手臂包括通过肘关节连接的大臂和小臂,其中大臂的下端铰接在支座上;末端包括末端磁吸板、三条货叉和侧面挡板;侧面挡板为由后端板和两侧板构成的U形板,前端开口,后端铰接在小臂的上端,用于防止运行过程中电池滑落;三条货叉平行设置,后端连接在侧面挡板的后端板底部,用于托取承载电池;末端磁吸板安装在货叉的顶面后部,为电动液压式结构,因此能够沿货叉的顶面前后移动,用于吸取电池和推动电池;定位装置包括摄像头和距离检测传感器,均安装于侧面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5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交替反洗功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MBR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