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不锈钢固溶热处理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4710.0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9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恒悦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52 |
代理公司: | 江西九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46 | 代理人: | 李红 |
地址: | 3305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不锈钢 热处理 | ||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新型不锈钢固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墙、炉腔、燃气分布器、传送辊、出渣口、炉窗、温度传感器、回收管和点火器,所述炉墙设置在炉体内壁,所述点火器,设置在燃气分布器的下方,所述传送辊安装在炉腔内部,所述炉窗设置在炉体侧壁,且对应炉窗位置的炉墙挖空设置,传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轴连接,所述两根连接轴位于炉墙内部位置的一段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燃气分布器一端的端口设有燃气进气口,燃气分布器端部的侧壁还设有空气进气口;通过在输送辊两端的连接轴位置设置散热结构,有效降低轴端轴承位置的温度,通过燃气分布器结构,保证加热的均匀性,采用分布腔和分布罩的结构设计,保证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和燃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不锈钢固溶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因操作过程与淬火相似,又称为“固溶淬火”。适用于以固溶体为基体,且在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较大的合金。先将合金加热到溶解度曲线以上、固相线以下的某一合适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第二相溶入固溶体中。然后在水或其他介质中快速冷却以抑制第二相重新析出,即可得到室温下的过饱和固溶体或通常只存在于高温下的一种固溶体相。由于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定状态,在适当的温度或应力条件下将发生脱溶或其他转变。一般属预备热处理,其作用是为随后的热处理准备最佳条件。
不锈钢固溶处理过程中,处理炉内的温度高度1000℃以上,这种情况下,如不对处理炉内的炉辊进行降温处理,则炉辊两端的受力部分很容易受热变形,而直接在炉辊内加装冷却管又会明显影响处理炉内的温度,导致固溶效果变差或效率降低,同时现有技术中,很难保处理炉内不同位置,存在较大温差,导致不锈钢管在固溶处理达不到较好的温度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不锈钢固溶热处理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不锈钢固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墙、炉腔、燃气分布器、传送辊、出渣口、炉窗、温度传感器、回收管和点火器,所述炉墙设置在炉体内壁,所述点火器,设置在燃气分布器的下方,所述传送辊安装在炉腔内部,所述炉窗设置在炉体侧壁,且对应炉窗位置的炉墙挖空设置,传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轴连接,所述两根连接轴分别穿过炉墙并通过轴承与炉体转动连接,且其中一根连接轴伸出炉体并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两根连接轴位于炉墙内部位置的一段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两个隔热槽和多个均布在连接轴侧壁的散热片,所述两个隔热槽均垂直于连接轴的轴向设置,且两个隔热槽在连接轴上的开口方向也互相垂直,隔热槽的设置,有效阻隔了热量在连接轴传递,所述炉墙上对应散热片的位置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上设有连通炉体外部的进气孔和出气孔,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位于散热腔的上下两端,传送辊转动时,带动散热片转动,散热片转动在炉腔内形成压差,冷空气从进气孔进入,热空气从出气孔排出,带着热量,降低连接轴的轴端温度;所述燃气分布器的一端伸出炉体外部,其伸出炉体外部的一端的端口设有燃气进气口,燃气分布器端部的侧壁还设有空气进气口,所述燃气进气口上安装有分布罩,所述分布罩上设有均布的分流孔;所述燃气分布器端部侧壁设有分布腔,所述分布腔通过混合孔与燃气分布器内部连通,所述空气进气口与分布腔连通,通过分布腔和分布罩的结构设计,保证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分布器由分布器叶和燃气喷孔组成,所述分布器叶由多根长度不一的空管组成,形成一个覆盖在炉腔上端的圆形结构,燃气喷孔均布在多根分布器叶的上方,保证燃气分布器喷出的火焰能够均匀的到达传送辊位置,保证加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下温度传感器和上温度传感器,所述下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送辊下方的炉腔侧壁,所述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送辊上方的炉腔侧壁,通过在炉腔内部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更好的保证固溶处理温度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恒悦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恒悦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