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IC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4442.2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8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坤;黄什阳;徐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产学研(广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ic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IC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筒体,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右壁底部贯穿连接有布水管路,所述布水管路位于厌氧反应器筒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布水管路之间固定连接有提升泵,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内壁中部位置规定安装有集气器箱体,所述集气器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体收集管,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三相分离器,所述气体收集管延伸到厌氧反应器筒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液分离罐,本实用新型能具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有效拦截颗粒污泥及收集气体,保证了厌氧反应的污泥浓度及去除率,降低厌氧出水对好氧系统的冲击,同时很好的收集副产品沼气并得以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IC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生化处理污水过程中应用厌氧反应处理有机废水,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进行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降低有机物浓度,提高后续好氧阶段的去除效果,同时调理有机废水的B/C比,使污水更具可生化性。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IC反应器存在布水不均匀,污泥易流失,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收集不全逃逸或不收集,散发恶臭气体,同时造成一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IC反应器的结构加以改进,同时提出一种改良IC反应器,便于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良IC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IC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筒体,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右壁底部贯穿连接有布水管路,所述布水管路位于厌氧反应器筒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布水器,且布水管路延伸到厌氧反应器筒体内部的一端盘旋设置成反漏斗状,所述布水器与布水管路之间固定连接有提升泵,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内壁中部位置规定安装有集气器箱体,所述集气器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应设置的气体收集管,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三相分离器,且气体收集管穿过三相分离器并贯穿厌氧反应器筒体的顶部,所述气体收集管延伸到厌氧反应器筒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液分离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相对于三相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且溢流堰延伸到厌氧反应器筒体右臂的一端设置有溢流阀。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回流下降管,且中心回流下降管贯穿厌氧反应器筒体的顶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回流下降管延伸到厌氧反应器筒体内部的一端与布水管路固定连接,且中心回流下降管位于两个气体收集管之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筒体内部在集气器箱体下方为第一厌氧反应区,且在厌氧反应器筒体中,处于集气器箱体上方,位于三相分离器的下方为第二厌氧反应区,第一厌氧反应区与第二厌氧反应区均开设有排污口。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有三层,且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沼气回收管,所述沼气回收管贯穿厌氧反应器筒体的顶部,且与气液分离罐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有效拦截颗粒污泥及收集气体,保证了厌氧反应的污泥浓度及去除率,降低厌氧出水对好氧系统的冲击,同时很好的收集副产品沼气并得以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产学研(广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产学研(广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4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维护的汽车用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饮包装用轻质珠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