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1263.3 | 申请日: | 202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1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9/12 | 分类号: | B01F9/12;B01F15/00;B01F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4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分散 混合 搅拌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包括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转筒,设置于转筒内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转轴和沿转轴周向均布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垂直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搅拌叶之间周向设置有连接薄片,所述转筒内壁均匀分布有纵向肋条,所述转筒与搅拌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筒侧壁内设置有减振隔层;增强搅拌装置的轴向流,减少搅拌死角的产生,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可产生较强的紊流,提高固液分散的均匀性,且可增强固液颗粒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混合效率和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保健食品加工的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搅拌器是食品加工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中桨式搅拌器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于低粘度流体混合的效果较好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搅拌操作中,固-液两相混合最为常见。例如桨式搅拌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搅拌桨旋转而产生轴向流动,使得液体在容器内做轴向循环流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在搅拌轴附近产生圆柱回转区,或发生打旋现象,从而导致混合性能差,混合的均匀性差,混合的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搅拌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增强搅拌装置的轴向流,同时产生较强的紊流,减少搅拌死角的产生,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和混合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增强搅拌装置的轴向流,减少搅拌死角的产生,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可产生较强的紊流,提高固液分散的均匀性,且可增强固液颗粒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混合效率和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包括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转筒,设置于转筒内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转轴和沿转轴周向均布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垂直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搅拌叶之间周向设置有连接薄片,所述转筒内壁均匀分布有纵向肋条,所述转筒与搅拌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筒侧壁内设置有减振隔层。
进一步,所述纵向肋条向转筒内壁平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减振隔层为具有蜂窝结构的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连接薄片沿搅拌叶自由端周向连接呈环形;
进一步,所述连接薄片周向呈圆形;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为平直板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的直径与转筒的内径比为3:4-6;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的直径与转筒的内径比为3:5;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距离转筒底的距离为30cm;所述连接薄片的宽度与搅拌叶的宽度比为3:2;
进一步,所述连接薄片的厚度与搅拌叶厚度相同,所述连接薄片的宽度大于搅拌叶的宽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液快速分散混合搅拌机构,增强搅拌装置的轴向流,减少搅拌死角的产生,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可产生较强的紊流,提高固液分散的均匀性,且可增强固液颗粒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混合效率和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1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