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洞稳定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50051.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4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席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21/00;E21D11/08;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亢能 |
地址: | 65021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稳定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洞稳定支护结构,包括隧洞本体,所述隧洞本体内壁的顶部设置弧形板,弧形板的顶部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锚杆固定,所述锚杆插入隧洞土层内部,所述隧洞本体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弧形板相适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隧洞支护结构,安装过程复杂,且锚杆支护及钢拱架连接不牢固易发生洞室变形、垮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隧洞稳定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隧洞的支护对工程正常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没有做好支护结构,则很容易引起塌方等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严重时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生命,所以就需要一种功能良好的隧洞支护结构。
目前对于引水隧洞的支护措施一般采用挂网+喷混凝土、锚杆支护、钢拱架等,以上措施受施工工艺及施工条件的影响,均存在施工期渗水严重、喷混厚度无法保证、锚杆支护及钢拱架连接不牢固等问题,易发生洞室变形、垮塌等问题,且塌方后处理难度较大,往往造成工期延长,投资增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洞稳定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隧洞支护结构,安装过程复杂,且锚杆支护及钢拱架连接不牢固易发生洞室变形、垮塌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隧洞稳定支护结构,包括隧洞本体,所述隧洞本体内壁的顶部设置弧形板,弧形板的顶部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锚杆固定,所述锚杆插入隧洞土层内部,所述隧洞本体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弧形板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与弧形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隧洞本体的内壁与弧形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隧洞本体的内壁与弧形板之间浇灌有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通过固定锚与隧洞本体的内壁连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座之间通过固定板相固定,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与支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与隧洞本体内顶部的弧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浇筑有基座,基座的底部于隧洞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照明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锚杆、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顶部支撑,且在混凝土层的底部设置有弧形钢板,弧形钢板的底部通过支撑座支撑,通过安装槽与第一固定螺栓将弧形板与支撑座固定,保证了其连接的稳定性使其密实、完整,形成联合受力结构整体,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期围岩地下水渗漏、保证喷混厚度、固定锚杆、钢拱架,使之形成稳定的联合受力结构整体。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安装难度较小,并且通过照明灯的设置,方便于工作人员检查隧洞内部的状况,及时对隧洞内部的情况作出反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与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隧洞本体、2弧形板、3锚杆、4钢筋笼、5混凝土、6支撑座、7安装槽、8第一螺栓、9固定锚、10固定板、11第二螺栓、12基座、13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50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挤出机下料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定位稳固结构的找平自流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