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用多材料混合打印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49849.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8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高鑫;李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09 | 分类号: | B29C64/209;B29C64/295;B29C64/314;B29C64/321;B33Y30/00;B33Y40/00;B33Y40/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陈维琴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材料 混合 喷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多材料混合打印喷头,混合箱呈圆筒形,加压管固定在混合箱的底板上,加压管的下端固定有喷嘴,混合箱内腔中固定有中间圆筒、内圆筒,内圆筒上设有若干组的通孔,中间圆筒、内圆筒之间固定有多组的连通管,连通管的进口端与中间圆筒、混合箱之间的腔室相通,连通管的出口端与内圆筒的内腔相通,转轴的下部插入到加压管内,转轴的上部穿过混合箱,转轴上部的外侧固定有多组的搅拌叶片,转轴下部的外侧固定有螺旋叶片。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合均匀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用多材料混合打印喷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被认为是“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展望2025”报告中将增材制造列入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12大颠覆性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实现了几乎任意几何形状物体制造,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组织工程、生物医疗、汽车、家电、柔性电子、文化创意、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建筑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3D打印技术正从传统的控形向控性发展,从单材料向多材料发展,从宏尺度向微尺度和宏/微/纳跨尺度方向发展,目标是实现功能驱动的“材料-结构-器件”的一体化制造,产品的多功能化和轻量化,通过多材料多尺度增材制造最终实现“创材”、“创物”和“创生”。
多材料混合3D打印能够使产品具有多种功能属性,而多材料打印往往需要在打印喷头中实现多种物料的均匀混合,现有的多材料打印3D喷头往往通过不同的进料口将物料加入到喷头中,再通过搅拌装置实现物料的混合,由于进料侧的不均匀,导致混合均匀性较差,影响打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用多材料混合打印喷头。
一种3D打印用多材料混合打印喷头,包括转轴、混合箱、加压管;所述混合箱呈圆筒形,所述加压管固定在混合箱的底板上,所述加压管的下端固定有喷嘴,所述混合箱内腔中固定有中间圆筒、内圆筒,所述内圆筒上设有若干组的通孔,所述中间圆筒、内圆筒之间固定有多组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进口端与中间圆筒、混合箱之间的腔室相通,所述连通管的出口端与内圆筒的内腔相通,所述转轴的下部插入到加压管内,所述转轴的上部穿过混合箱,所述转轴上部的外侧固定有多组的搅拌叶片,所述转轴下部的外侧固定有螺旋叶片。
优选地,所述混合箱的侧部固定有第一进料管。
优选地,所述中间圆筒的侧部固定有第二进料管。
优选地,所述混合箱的顶板上固定有进气管、清洗管,所述进气管、清洗管均与内圆筒的内腔相通,所述混合箱的顶板上还固定有多组的电加热棒,一部分所述电加热棒插入到混合箱、中间圆筒之间的腔室中,另一部分所述电加热棒插入到中间圆筒、内圆筒之间的腔室中。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上部穿过轴承箱,所述轴承箱固定在混合箱的顶板上,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轴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混合箱的顶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于3D的不同物料分别从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进入,电加热棒对物料进行加热,确保物料处于液态,中间圆筒和混合箱之间腔室内物料穿过连通管进入到内圆筒的内腔中,中间圆筒、内圆筒之间腔室内物料穿过内圆筒上的通孔进入到内圆筒的内腔中,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搅拌叶片实现两种物料的均匀混合,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到加压管内,螺旋叶片对物料进行加压,同时,进气管进入的气体也用于加压,物料和气体一起从喷嘴喷出,实现打印功能。本实用新型两种物料能够均匀的进入到内圆筒的内腔中,同时,设置搅拌叶片进行搅拌,具有混合均匀性好的优点;通过设置电加热棒,确保物料始终处于液态,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9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