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47231.8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8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五财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7/22 | 分类号: | F26B17/22;F26B21/00;F26B21/08;F26B25/00;A23B9/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孔垂烛 |
| 地址: | 4054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生产 烘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干燥仓,干燥仓内壁底端焊接安装有排热管,排热管外圈焊接安装有绞龙片,排热管两侧对应绞龙片开设有排气孔,排热管顶端一侧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干燥仓顶端插接连接有抽气管,抽气管一端贯穿延伸至干燥仓内并螺纹安装有进气槽,抽气管远离进气槽的一端插接连接有风机,风机一侧插接连接有过滤仓,过滤仓内壁两侧卡接安装有杂质过滤器和空气除湿层。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效的对水稻进行除湿烘干,保证了水稻生产的质量,而且对热量有效的利用使本装置烘干效率更快,整体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
但是,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稻谷在脱壳前有一道工艺是对稻谷进行烘干,以免出现发发霉的现象,进入后序工艺影响大米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干燥仓,所述干燥仓内壁底端焊接安装有排热管,所述排热管外圈焊接安装有绞龙片,所述排热管两侧对应所述绞龙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热管顶端一侧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干燥仓顶端插接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一端贯穿延伸至干燥仓内并螺纹安装有进气槽,所述抽气管远离进气槽的一端插接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一侧插接连接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内壁两侧卡接安装有杂质过滤器和空气除湿层,所述过滤仓一侧插接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插接连接有产热仓,所述产热仓内壁两侧螺栓安装有进气扇,所述产热仓内壁两侧卡接安装有加热丝,所述产热仓一侧插接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一端贯穿干燥仓并延伸至排热管内,所述干燥仓顶端插接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干燥仓一侧插接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连接安装有阀门,所述干燥仓底端焊接安装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套设安装有隔热膜。
优选的,所述干燥仓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板,所述过滤仓固定安装在支撑板顶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产热仓螺栓安装在底座顶端。
优选的,所述产热仓顶端开设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干燥仓一侧开设有控制器和外部电源,其中外部电源、风机、进气扇、加热丝和控制器呈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开启开关,加热丝产热,进气扇将空气通过第二排气管排进排热管内,将水稻通过进料管投放至干燥仓内,水稻沿绞龙片滑落,热气通过排气孔对水稻进行烘干,干燥仓内带有水分的空气经进气槽通过抽气管被风机抽出,在排至过滤仓内,空气中的杂质经杂质过滤器挡住,空气中的水分经空气除湿层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带有热量经第一排气管排至产热仓内经再次利用,烘干后的水稻经出料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对水稻进行除湿烘干,保证了水稻生产的质量,而且对热量有效的利用使本装置烘干效率更快,整体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五财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五财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7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