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44215.3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94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东;杨大勇;杭中;杭文娇;杭冠宇;许兵;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宜镁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许轲;徐冬涛 |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固态 成型 加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包括模具动模和模具定模,在模具动模和模具定模之间设有模具型腔,并且模具定模上设有喷嘴,该喷嘴与模具型腔通过注料通道相连通,所述模具动模上设有膜内加压油缸,所述膜内加压油缸通过增压管路与加压油路板相连,并且加压油缸内的加压头前端延伸至模具型腔的边缘处,在膜内加压油缸的作用下,加压头向模具型腔内的浆料提供持续压力。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生产厚件或者局部厚件的镁合金产品时,产品出现缩的孔缺陷,使更多的结构件的产品可以改成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生产,并能增加产品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镁合金加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航空,医疗,汽车轻量化,电子工业(家用电器和3C产品),5G信息产业的发展,新型轻合金材料的研发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许多行业领域,传统的钢铁材料已经逐渐被各种综合性能更优的新型材料所替代。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是目前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导热性、热稳定性、抗电磁干扰性,屏蔽性能,密度小、强度高、阻尼性、切削加工性和铸造性能好的优点。镁比较活跃,熔炼铸造过程中容易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所以传统的镁合金压铸工艺生产都需要保护气体SF6保护进行生产,而在生产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使得合金性能降低,安全隐患加大。
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不使用SF6保护气体,不产生炉渣/镁渣,成型中原材料无空气卷入,不使用熔炉,能耗损失小(仅需要保持最少的镁合金融化量)。且此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力学性能比普通压铸工艺生产出产品整体高25%以上。
随着国内对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工艺和设备大力投入研发,用此工艺生产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产品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以往的镁合金触变成型都以小吨位(650T含)以下机型生产3C薄壁件为主,这两年随着大吨位的触变成型机的研发成功,产品往汽车的结构安全件,高铁,航空,军工产品,自行车结构件,医疗结构件等发展的居多,且此些产品的结构设计的厚壁处比较多。我们正常镁合金触变成型工艺生产铸件,因螺杆头传递过来的压力无法维持到铸件的凝固终了,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厚壁处难免会有缩孔组织,出现疏松的缺陷。若进行后续加工,内部结构疏松处就会暴露,难以满足产品结构强度的要求,这样有好多结构件就没法用现有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机生产,而我们研发的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可以改善产品厚壁处结构疏松的情况,提高产品的结构轻度从而大大提高镁合金件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用以克服生产厚件或者局部厚件的镁合金产品时,产品会有缩孔缺陷,从而影响产品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模内加压系统,包括模具动模和模具定模,在模具动模和模具定模之间设有模具型腔,并且模具定模上设有喷嘴,该喷嘴与模具型腔通过注料通道相连通,所述模具动模上设有膜内加压油缸,所述膜内加压油缸通过增压管路与加压油路板相连,并且加压油缸内的加压头前端延伸至模具型腔的边缘处,在膜内加压油缸的作用下,加压头向模具型腔内的浆料提供持续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油路板上设置有控制油路通断的加压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头一端伸出油缸,另一端与加压油缸内的活塞连接,活塞可活动设置在油缸内的油腔中,并带动加压头一起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可以改善生产厚件或者局部厚件的镁合金产品时,产品出现缩的孔缺陷,使更多的结构件的产品可以改成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生产,并能增加产品的结构强度。
此外,因为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工艺生产,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动现有的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型工艺代替以往普通的冷室,热室镁合金压铸工艺,其不但节能且减少SF6的排放,也可以扩大镁合金在汽车,军工,医疗,等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宜镁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宜镁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4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刮侧裙
- 下一篇:一种双内圈三点接触球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