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38474.5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兰永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永廷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道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道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胃管、活动杆和端头,所述胃管的端部设有呈喇叭状的管口,活动杆置于胃管内且其端部焊有连接座,并且活动杆的一端在其端壁上设有两个开关,端头的一端在其表面卡接有内窥镜,内窥镜通过传输线与显示端相连接,且端头的另一端在其端壁上焊有导杆,导杆转动位于连接座的侧壁表面上,端头的内壁之间焊有连接板,连接座的中间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板相连接固定,且端头的两侧侧壁上均铰接有保护罩。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提高取出异物的效率,同时也可解决现有的异物钳和圈套器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道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道异物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自身固有物质滞留于消化道,异物常见滞留于食管、胃内,临床常需进行急诊胃镜,甚至外科手术处理。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部分消化道异物可以通过喉镜、胃镜引导下用异物钳或圈套器取出。
有些情况下只能使用圈套器进行作业,但是该圈套器在使用时,由于异物的硬度或其大小,使得圈套器不易将其取出,因此亟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胃管、活动杆和端头,所述胃管的端部设有呈喇叭状的管口,活动杆置于胃管内且其端部焊有连接座,并且活动杆的一端在其端壁上设有两个开关,端头的一端在其表面卡接有内窥镜,内窥镜通过传输线与显示端相连接,且端头的另一端在其端壁上焊有导杆,导杆转动位于连接座的侧壁表面上,端头的内壁之间焊有连接板,连接座的中间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板相连接固定,且端头的两侧侧壁上均铰接有保护罩,保护罩的一侧设有弹簧,连接座的内部两侧均通过电动推杆活动设有顶片。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由硅胶制作而成,且所述端头的尖端外壁上呈凸起状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端头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防护罩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凹槽的内壁之间,且凹槽的内壁上焊有多组所述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在其表面上开设有环槽,导杆的一端呈球体结构设置且滑动位于环槽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顶片位于环槽的外侧,且与顶片相连接的电动推杆安装在连接座的内壁上。
优选的,当所述保护罩收于凹槽内时,顶片位于连接座外且与保护罩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胃管和活动杆等结构,在活动杆的端部设置可以转动的端头,当端头与异物接触时,利用电机使其转动并穿过异物,从而使得异物破碎,在穿过后,令保护罩弹出,再将破碎后的异物罩住并向回收取,然后再配合管口一起将异物从消化道内取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提高取出异物的效率,同时也可解决现有的异物钳和圈套器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的保护罩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的端头转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的环槽及顶片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胃管、11管口、2活动杆、21开关、3端头、31内窥镜、311传输线、32保护罩、33导杆、34连接板、4连接座、41环槽、42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永廷,未经兰永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384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颈部肿瘤放疗压舌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管壳式换热器内管安装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