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30600.2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0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诚容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1 | 代理人: | 彭庆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包括炒锅本体(1)和把手(2),所述把手(2)远离炒锅本体(1)的一端设有向下或者向上延伸的弯曲部(201),所述弯曲部(201)的尾端设有用于在抛炒时放置炒菜者手臂的托臂(202)。该炒锅通过将把手(2)远离炒锅本体(1)的一端设置成向下或者向上延伸的弯曲状,并在弯曲部(201)处设置托臂(202),抛炒时,可将手臂放置在托臂(202)上,通过托臂(202)与手臂接触的支点撬动炒锅,抛炒时更加方便、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一种常用的烹饪工具,其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炒锅上通常设有把手以方便抛炒。现有的炒锅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把手为一根较短的棒状,抛炒时需要用手握住把手将炒锅连通菜一起端起,重量较重,对于一些体力小却想尝试抛炒的人来说较为吃力;该种方式需要通过手腕施力将炒锅提起,而且炒锅本体的重心在前端,处于手腕手掌控制范围之外,此时炒锅本体会形成一个向下的力矩,会拉动手腕弯曲转动,手腕长久承担该作用力,会对手腕内部的结构形成劳损,如果能够在手臂处提供一个支撑力,抵消该力矩,手腕处承受的负担会减轻很多;(2)炒锅的锅壁呈倾斜状,锅口沿圆周方向等高,在铲菜时菜不易落入锅铲中,需要用锅铲将菜从炒锅的开口边缘铲出,甚至需要将锅端起才能将菜倒出;(3)现有的炒锅的把手通常是通过螺钉与炒锅本体连接的,一方面把手拆装不方便,另一方面使用时间长以后螺钉容易松动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省力、方便抛炒的炒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炒锅,包括炒锅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远离炒锅本体的一端设有向下或者向上延伸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尾端设有用于贴靠于炒菜者手臂处的托臂,所述托臂上设置有柔性垫。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的连接端通过连接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炒锅本体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连接端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把手拆装通孔,连接端的内腔中设有一隔板;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把手拆装通孔相匹配的按压块,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一与炒锅本体连接的连接杆,连接片的下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接;
所述炒锅本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把手的接头,所述接头上开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匹配的连接通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端的上下两侧均开有一把手拆装通孔,所述隔板的上下两侧均安装一连接组件,所述接头的上下两侧均开有一连接通孔,所述把手通过两个连接组件与接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炒锅本体于把手的左侧或右侧设有用于方便铲菜的回流上凸部。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炒锅本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接头,所述回流上凸部位于两个接头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把手远离炒锅本体的一端设置成向下或者向上延伸的弯曲状,并在弯曲部尾端设置托臂,抛炒时,可将手臂放置在托臂上,通过托臂与手臂接触的支点撬动炒锅,抛炒时更加方便、省力。
(2)通过特殊结构的连接组件将把手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炒锅本体上,拆装把手时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并且把手与炒锅本体之间连接稳定可靠,把手不易脱落。
(3)在炒锅本体上设置回流上凸部,该回流上凸部高于炒锅其余部分锅口的高度,形成回流式锅壁,铲菜时用锅铲将菜从回流上凸部处向上铲,回流上凸部处的锅壁比其他地方更陡,菜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锅铲中,更加方便铲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师范学院,未经长沙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30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部背板具有压板结构的干衣机
- 下一篇:一种易于拆装的碳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