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用探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27179.X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3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日亚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2045 | 分类号: | G01N33/204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1 | 代理人: | 曹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锂电池 薄壁 铝壳用 探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用探伤装置,涉及铝壳探伤装置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盖板,且主体的顶端内部位于盖板的一侧安装有探伤仪。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纳筒、发条盘、电机和转柱,人工拉动着检测头伸出主体的外侧,检测头带动导电线伸出收纳筒的外侧,同时导电线带动发条盘进行压缩,同时电机输出端旋转通过转柱带动扇叶进行旋转,通过散热孔对收纳筒内部的导电线进行散热,防止导电线输送电流时产生较大的热量,继而造成导电线烧断的现象,同时发条盘释放压力将导电线收卷至收纳筒的内部,减少导电线与外侧金属之间的摩擦,继而提高导电线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壳探伤装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用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产品的质量与其组成元器件的质量密切相关,具有缺陷的元器件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器件的无损探伤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在在进行使用前,需要使用探伤装置对薄壁铝壳进行探伤检测,从而保证生产新能源锂电池的质量。
目前,现有的探伤装置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薄壁铝壳进行探伤检测时,检测到薄壁铝壳内部有损伤时,不能够及时的对该位置处进行标记,导致对薄壁铝壳切除处理工作效率较低,造成对薄壁铝壳的检测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在对薄壁铝壳检测时,探头与探伤装置之间的电线拖拉较长,造成电线与铝壳之间的摩擦较大,继而致使电线断裂或者断开的现象,造成探伤装置出现故障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探伤装置检测到金属损伤位置处不便标注、电线与金属之间的摩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用探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薄壁铝壳用探伤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盖板,且主体的顶端内部位于盖板的一侧安装有探伤仪,所述主体的内部位于探伤仪的下方焊接有收纳筒,且收纳筒的内部设置有发条盘,所述发条盘的外侧缠绕有延伸至收纳筒外侧的导电线,且导电线的末端连接有检测头,所述收纳筒的内壁位于导电线的外侧设置有吸热层,所述检测头的底端设置有与主体内壁连接的放置框,且检测头上方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套接有两组与检测头外壁连接的夹座,且两组夹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与套筒的外壁,且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套筒外侧的标记笔,所述套筒的端部连接有按压柄,所述主体的内部位于收纳筒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柱。
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柱通过转轴连接,且转柱的外壁连接有一组扇叶,所述收纳筒的外壁设置有多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设置有旋转门,且旋转门一端与主体通过锁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置框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备用检测头,且多组备用检测头与放置框接触位置处通过卡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内壁与设置有与探伤仪相匹配的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多组卡柱,所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与多组卡柱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按压柄与套筒接触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且夹座与套筒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相匹配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纳筒、发条盘、电机和转柱,人工拉动着检测头伸出主体的外侧,检测头带动导电线伸出收纳筒的外侧,同时导电线带动发条盘进行压缩,同时电机输出端旋转通过转柱带动扇叶进行旋转,通过散热孔对收纳筒内部的导电线进行散热,防止导电线输送电流时产生较大的热量,继而造成导电线烧断的现象,同时发条盘释放压力将导电线收卷至收纳筒的内部,减少导电线与外侧金属之间的摩擦,继而提高导电线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日亚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日亚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7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铁屑自动收集线
- 下一篇:大功率叠片式锂电池铝壳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