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工况加工的切削刀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23049.9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谢子欣;袁文浩;张绪鑫;邱浩钦;肖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多种 工况 加工 切削 刀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工况加工的切削刀片,包括刀片本体;刀片本体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连接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侧面;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相交形成切削刃;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包括围绕在通孔周围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延伸在切削刃与上端面、下端面之间的前刀面;前刀面包括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第一前刀面相对于水平中间面从切削刃处按照不同角度向下延伸至第二前刀面处;第一前刀面的宽度沿着切削刃呈变化状态。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提高刀尖位置的厚度,增强其强度;又能够在小切深工况下提高锋利性,大切深工况下保证其切削刃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工况加工的切削刀片。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使用可替换安装可转位的刀具已成为趋势。对刀具的经济性和高效率加工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刀具的性能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现有的铣削刀具,大部分产品为简单规律的直线刃型设计,无法满足从轻载到重载多种工况的覆盖。
简单的刃型设计在加工时往往会出现因为无法承受切削时的阻力而崩坏的现象,因此市场上对刀具寿命的需求和经济性,高效性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在铣削加工中,不同切削位置的受力往往是不均匀分布的。现有技术的铣削刀具,多为单一前角和前刀面设计,以单一的刀尖结构应对不同的受力情况无法确保切削刃每个位置的强度,导致受力较大的位置较早的出现损坏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工况加工的切削刀片,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提高刀尖位置的厚度,增强其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在小切深工况下提高锋利性,大切深工况下保证其切削刃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工况加工的切削刀片,包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形状的刀片本体;该刀片本体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连接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侧面;在刀片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贯穿于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相交形成切削刃;所述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包括围绕在通孔周围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延伸在切削刃与上端面、下端面之间的前刀面;所述前刀面包括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其中,第一前刀面与切削刃相连接,第二前刀面与上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前刀面相对于水平中间面从切削刃处按照不同角度向下延伸至第二前刀面处;所述第一前刀面的宽度沿着切削刃呈变化状态;所述水平中间面为到上、下表面的距离相同的定义面。
所述侧面包含多个与正多边形的边对应的侧平面和多个与正多边形的角对应的过渡角部;每个过渡角部均包括处于中间的一个过渡圆弧面和处于两边的修光平面;所述切削刃从过渡圆弧到侧平面的相对于水平中间面的高度呈变化趋势,且是在过渡圆弧的中间点位置最高,在侧平面的中间点位置最低。
所述第一前刀面相对于水平中间面从切削刃处按照不同角度α向下延伸,其角度α变化从切削刃的最高点到切削刃的最低点呈逐渐变小的趋势。
所述第一前刀面相对于水平中间面从切削刃处按照不同角度α向下延伸,其角度α变化从切削刃的最高点到切削刃的最低点为非线性规律变化。
所述第一前刀面的宽度变化是从切削刃的最高点处到切削刃的最低点处呈逐渐变大后再变小的趋势。
所述第二前刀面从第一前刀面延伸至上端面或下端面,其相对于水平中间面的角度β是从切削刃的最高点处到切削刃的最低点呈逐渐变小的趋势。
所述刀片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呈镜像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第一前刀面相对于水平中间面从切削刃处按照不同角度α向下延伸,其角度α变化从切削刃的最高点到切削刃的最低点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并且为非线性规律变化。本实用新型其前刀面的角度呈非线性的变化,在过渡圆弧位置角度大,增加刀尖位置的锋利性,在切削刃位置角度小,增强其切削刃的强度,能够在小切深工况下提高锋利性,大切深工况下保证其切削刃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30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熊果苷生产用抽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扣装式光路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