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0kV配网接地线自动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1585.5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4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罗燕妮;邱靖雯;周泰年;邱海杰;杨丽池;田兵;尚娅慧;王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65H75/02 | 分类号: | B65H7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11 云南省昆明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接地线 自动 收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10kV配网接地线自动收纳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底板上固定连接的主控盒,所述主控盒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板、电池、第一驱动电机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主控盒顶端且固定安装有转动盘以及固定环,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以及拉杆,所述拉杆上固定连接有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所述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上卡接有配线,所述拉杆上固定连接有上下移动限位杆,所述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与上下移动限位杆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转动绕紧手把机构,实现了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过程中将配线进行绕紧,又由于采用上下往复控制均匀绕线结构,实现了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上下移动进行均匀的绕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线收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0kV配网接地线自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接地线是保护线路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实际工作中,接地线的使用十分频繁,而收纳接地线时又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现阶段普遍使用人工收线的方法。
高压接地线在现代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这种人工收线的方法在现阶段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人工接线的方式不仅存在耽误时间容易误操作的问题,还有可能在收纳过程中给接地线造成磨损影响接地线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接地线收纳杂乱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10kV配网接地线自动收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0kV配网接地线自动收纳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底板上固定连接的主控盒,所述主控盒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板、电池、第一驱动电机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主控盒顶端且固定安装有转动盘以及固定环,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以及拉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螺纹旋合连接有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所述拉杆上固定连接有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所述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上卡接有配线,所述拉杆上固定连接有上下移动限位杆,所述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与上下移动限位杆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配线自由端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绕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板、电池、第一驱动电机、控制面板第二驱动电机、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均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拖动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内包括有下盖、螺旋把手、连杆以及盖壳,所述下盖以及盖壳均与连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旋把手贯穿下盖且与盖壳螺纹旋合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转动绕紧手把机构,由于采用了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上固定连接的配线,以及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与上下移动限位杆,又由于采用了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之间的螺纹旋合连接,以及配线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的绕接,从而实现了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过程中将配线进行绕紧。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下往复控制均匀绕线结构,由于采用了拉杆上固定连接的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又由于采用了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与主控盒内部机构的电连接,实现了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接触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时通过控制板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反转,从而实现了接地线收纳辅助部件上下移动进行均匀的绕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1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自增力同步器
- 下一篇:一种紧凑型加工磨床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