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纤维模量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19138.6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定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杨艳平 |
地址: | 200051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纤维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纤维模量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机体和内置于测量仪机体内部的夹取机构,测量仪外机体的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玻璃外罩且内部形成有测量内腔,测量内腔的内壁水平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组抽尘口,两组抽尘口呈错开式设置且外端均连通有抽气管,两组抽气管的外端连通有主管,主管的末端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的下方设置有储纳盒,储纳盒呈抽拉式置于测量仪外壳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将测量的方式采用水平式的设计方式,一方面方便进行观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端部的卷曲机构,可以对纤维试验对象进行卷曲,当需要进行二次试验时,可以直接拉伸,简化了纤维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模量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纤维模量测量仪。
背景技术
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也常用来制造其他物料,及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复合材料。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纤维模量测量仪主要测量纤维的长度、硬度和柔韧度的一种测试仪。
然而,现有的用于纤维模量测量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为了保证纤维模量测量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对多组试验对象进行反复操作,而常规的测量方式,需要反复的将试验对象进行夹取固定操作,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检测的效率;(2)现有的纤维模量测量的设备多为暴露式的,在测量过程中纤维断裂会产生污染,缺乏相应的对于污染进行处理的机构。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纤维模量测量仪,解决了为了保证纤维模量测量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对多组试验对象进行反复操作,而常规的测量方式,需要反复的将试验对象进行夹取固定操作,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检测的效率,这一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纤维模量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机体和内置于测量仪机体内部的夹取机构,所述测量仪外机体的开口处通过合页安装有玻璃外罩且内部形成有测量内腔,所述测量内腔的内壁水平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组抽尘口,两组所述抽尘口呈错开式设置且外端均连通有抽气管,两组所述抽气管的外端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的末端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下方设置有储纳盒,所述储纳盒呈抽拉式置于测量仪外壳的下方,所述夹取机构包括设置于导向槽内的两组支撑杆,位于左侧的所述支撑杆对称安装有两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之间穿插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安装有把手,位于右侧的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穿口,所述穿口的上方螺纹穿插有螺纹压杆,所述测量仪机体的一侧还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左侧的所述支撑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纳盒的外侧安装有提手且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组排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左侧的所述支撑杆活动设置于导向槽内,位于右侧的所述支撑杆通过螺钉固定于测量内腔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杆上穿插有U型压杆,所述U型压杆呈倒置的U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上螺纹穿插有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的下端与侧板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对纤维模量测量仪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将测量的方式采用水平式的设计方式,一方面方便进行观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端部的卷曲机构,可以对纤维试验对象进行卷曲,当需要进行二次试验时,可以直接拉伸,简化了纤维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效率。
2.将测量空间的外围设计有专门的防护外罩,并在导向槽内设计有专门的抽风机构,可以将位于测量空间内的纤维碎屑进行收纳,减小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9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缠绕成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检验器械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