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16301.3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2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高;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高易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崔亚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机箱 数据 接口 防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侧架、前防护板、USB连接条、耳机连接条和后防护板,前防护板一侧的中部固定有第一侧架,前防护板远离第一侧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侧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远离前防护板的一端固定有后防护板,前防护板前侧面的中部固定有USB连接条,USB连接条下方的前防护板上固定有耳机连接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侧架、前防护板、USB连接条、耳机连接条和后防护板,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在使用中无法兼具前后两侧面的接口的防尘和在使用中需要破坏机箱原本设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
背景技术
机箱是电脑主机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同时机箱上散布多个接口,完成主机的数据交换要求,机箱在使用中,由于接口使用率的问题,有些接口由于长期不用,其中布满灰尘,且由于长期和空气接触,容易氧化失效,所以人们针对性的设计了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
但是,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通常是固定在一个侧面,对该侧面上接口防尘,在使用中无法兼具前后两侧面的接口的防尘。
2、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在使用中需要将其在一侧面固定,用以防尘,需要在机箱上开孔,破坏机箱原本设计,降低机箱的电磁屏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通过设置第一侧架、前防护板、USB连接条、耳机连接条和后防护板,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在使用中无法兼具前后两侧面的接口的防尘和在使用中需要破坏机箱原本设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计算机机箱数据接口防尘板,包括第一侧架、前防护板、USB连接条、耳机连接条和后防护板,所述前防护板一侧的中部固定有第一侧架,所述前防护板远离第一侧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远离前防护板的一端固定有后防护板,所述前防护板前侧面的中部固定有USB连接条,所述USB连接条下方的前防护板上固定有耳机连接条,前防护板防护机箱前侧的数据接口,后防护板防护机箱后方的机箱接口,其通过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顶架固定连接,将整个防尘结构套接在机箱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后侧靠近后防护板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后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架左侧靠近后防护板的一端开设有两个侧固定槽,所述第二侧架的前侧靠近前防护板的一侧开设有前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上方固定有两个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通过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上方固定的两个顶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护板靠近第一侧架一侧的上方开设有开关护口,所述开关护口下方的前防护板上从上到下开设有两个前USB护口,所述前USB护口下方的前防护板上从上到下开设有两个耳机口护口,前防护板防护机箱前侧面的数据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后防护板靠近第二侧架一侧的上部开设有显示护口,所述显示护口下方的后防护板中部开设有电源护口,所述后防护板靠近第一侧架一侧的中部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个后USB护口,两个所述后USB护口下方的后防护板上开设有网线护口,后防护板防护机箱后侧面的防护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高易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高易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音响的投影银幕
- 下一篇:一种电力载波计量物联网断路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