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的坡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15531.8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3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蔡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劲松 |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9/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 地址: | 230093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坡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坡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本体,检测本体内部设置有供电设备、显示设备、感应接收器和齿轮,齿轮设置于检测本体内表面靠近其右侧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阻尼转轴与其转动连接,感应接收器设置于齿轮左侧,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CPU处理器和控制器,连接头a的内表面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定位座,且连接杆与定位座的底部保持平行;通过连接杆将连接头a与定位座连接,进而在连接时,会需要连接头a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齿轮转动一定的角度,齿轮转动与感应接收器相互作用,感应接收器将信息传给CPU处理器,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转换为角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的坡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完成,少不了认真细致的监督。监督、检查、验收建筑物是否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和规定,是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建筑施工监理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土方放坡系数的测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土方放坡系数不同,也就需要一个能够快速测量放坡系数的检测仪器。现有的坡度测量方法多采用尺量法和水准仪法,尺量法较为简单直观,但是误差大,测量精度低;水准仪法虽然测量准确,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造价高,携带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CN201710521486.7公开的一种齿轮计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感应端子、感应接收器及信息处理器,所述齿轮设有若干轮齿,所述感应端子设置在轮齿上,所述感应接收器与信息处理器连接,所述轮齿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感应端子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为内螺纹孔,所述感应端子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感应端子与感应接收器为磁力感应装置,通过齿轮旋转时感应器相互作用来完成精准的计数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中通过齿轮旋转时与感应器相互作用完成精准的计数工作,通过改进用于检测建筑坡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建筑用的坡度检测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用的坡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本体,检测本体内部设置有供电设备、显示设备、感应接收器和齿轮,齿轮设置于检测本体内表面靠近其右侧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阻尼转轴与其转动连接,感应接收器设置于齿轮左侧,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CPU处理器和控制器,供电设备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感应接收器和 CPU处理器和显示屏电性连接,感应接收器通过CPU处理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齿轮正面位于阻尼转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头a,连接头a的内表面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定位座,且连接杆与定位座的底部保持平行,将检测本体置于水平面的位置,定位座置于坡度位置,并通过连接杆将连接头a与定位座连接,连接杆与定位座的底部保持平行,进而在连接时,会需要连接头a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连接头a与齿轮固定连接,进而带动齿轮转动一定的角度,齿轮转动与感应接收器相互作用,感应接收器将信息传给CPU处理器,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转换为角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维护成本低。
进一步的,检测本体和定位座的底部均设置有配重板,便于检测本体和定位座安放平稳。
进一步的,检测本体和定位座的顶部均设置有水平泡,用于校准检测本体与定位座安放时的平整度,提高校验准确度。
进一步的,检测本体内表面位于齿轮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保护壳,避免齿轮沾染灰尘,降低了校验的准确度。
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过连接杆将连接头a与定位座连接,进而在连接时,会需要连接头a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齿轮转动一定的角度,齿轮转动与感应接收器相互作用,感应接收器将信息传给CPU处理器,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转换为角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劲松,未经蔡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5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