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12087.4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9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龙;黄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M1/12 | 分类号: | G06M1/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线路 雷击 记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包括避雷针、引流杆,所述避雷针与所述引流杆相连,所述引流杆上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球形电极,所述球形电极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所述空隙对齐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支管相连,若干支管与主管相连,所述主管延伸至容纳腔内,所述主管的出口处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上设有长杆,所述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接触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接触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信号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击计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群众用电需求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也不断增多。户外高压输电线路难免会遭受雷击的破坏,而安装高压避雷器是重要的雷电防护措施,如果能够记录高压避雷器遭受雷击的次数和时间点,就可以针对性的对该点采取有效防雷保护措施。市场上现有的高压避雷器计数器多数采用机械计数的方式,不仅不能记录雷击时间点,而且计数器安装在输电线路铁塔上部,需要人工攀爬上去读取数据,维护作业中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包括避雷针、引流杆,所述避雷针与所述引流杆相连,所述引流杆上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球形电极,所述球形电极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所述空隙对齐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支管相连,若干支管与主管相连,所述主管延伸至容纳腔内,所述主管的出口处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上设有长杆,所述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接触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接触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信号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引流杆通过卡箍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输电线路杆塔上。
优选的,所述接触装置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顶端开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装置信号相连。
优选的,所述主控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上位机信号相连。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上设有若干气孔。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两个侧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容纳腔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盒体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通过输电线路杆塔上设置避雷针以及引流杆来捕捉雷电,当雷击电流通过所述引流杆上的盒体时,雷击过电压作用在球形电极上,使球形电极之间产生电弧,形成放电通道,由于雷击过电压持续时间极短,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微秒内被泄放完,同时工频电压会沿着这个放电通道产生工频续流电弧,燃弧期间在盒体形成的膨胀气体作用于电弧等离子体,驱使电弧从通孔处移动喷出,电弧起始点基本保持不变,电弧被逐渐拉长,加速了电弧等离子体的急剧扩散和冷却,具有显著的近极压降效应,提高了弧道电压和降低了短路电流幅值,降低了盒体内等离子体浓度,使电弧快速熄灭不重燃,同时膨胀气体沿通孔进入支管,并最终沿支管进入主管,当膨胀气体沿主管喷出时,其主管的出口处设置的弹性膜片发生形变,进而使弹性膜片上的长杆与接触装置相接触,接触装置将接触信号发送至主控装置,由主控装置对接触信号的发送次数进行计数,其接触信号的发送次数即为雷击的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2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统计用随机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循环水供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