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识别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09726.1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7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祝忠;苏昌宇;胡华嵩;熊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维多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彭思思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识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识别仪,涉及电缆识别仪技术领域,通过驱动电源进行供电,驱动信号发射单元工作,信号发射单元产生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正弦波信号,并将正弦波信号加至停止运行的待测线路上,信号采集报警单元采集加至停止运行的待测线路上的正弦波信号,并通过信号采集报警单元是否导通报警来判断所识别电缆是否为待测电缆。解决了传统电缆识别仪当现场环境恶劣,无法观察检测仪表的指针方向;驱动电源为交流电源无法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且使用环境受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识别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识别仪。
背景技术
电缆识别仪是电力行业的的一种专用仪器,电缆识别仪在电力电缆架设、迁移、维护以及故障处理中用来判别一束电缆中欲寻找的一根特定的电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电缆的一端给被测不带电电缆加一电信号,输出电流为I,由于一组电缆中的地线连接在一起,因此每条电缆地线上可分得电流分别为I1,I2,……In,其中的电流关系为:I=I1+12……+In,被测电缆通过环形电流传感器的感应电流为I-I1,其方向与电流I方向相同,其它电缆的电流分别为I/n,方向与电流I方向相反,因此可通过连接在环形电流传感器的信号表指针方向可判断出被测电缆。
目前所采用的电缆识别仪通过信号识别仪表的指针方向和转动幅度来判断,但是在复杂环境下,例如空间狭窄,光线照明差的环境中,无法对电流表的指针方向来进行观察,无法判断是否为待测电缆;并且由于采用交流电源进行供电,由于没有进行公因数的校正,最终馈到待测电缆中的信号为尖波信号,而不是正弦波信号,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且受交流电源的限制,对应用场景的选择会不具有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缆识别仪,通过采用蓄电池的供电的方式,通过信号采集器采集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正弦波信号,并进行声光报警,解决了现有电缆识别仪受制于现场环境复杂,无法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方向,驱动电源采用交流电源容易受到干扰且使用环境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识别仪,包括驱动电源,信号发射单元,信号采集报警单元,通过驱动电源驱动信号发射单元工作,信号发射单元产生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正弦波信号,并将正弦波信号加至停止运行的待测线路上,信号采集器通过采集加至停止运行的待测线路上的正弦波信号,由信号采集器是否报警来判断所测电缆是否为待测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源为直流电源,可以为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报警单元包括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正极和非门A1的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非门A1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输出端通过电阻R2和非门A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非门A2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所述非门A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并联在与非门A3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与非门A3的输出端依次连接二极管XL1的负极和正极并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与非门A3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电阻R3与二极管XL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的二极管XL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XL2的负极通过蜂鸣报警器HA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非门A1的输出端接VCC,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包括三极管VT3,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电阻R5、R6以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源连接、电阻R6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感L和电容C6并联,所述电感L和电容C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3 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C5和电阻电阻R7并联接地。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一种新型电缆识别仪,通过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观察电流指针的检测途径,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难度,减小了恶劣检测环境对电缆识别工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维多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维多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9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