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06478.5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8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亭;刘晓军;姜韶威;朱登义;杨国胜;高雷雷;徐绅;后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21D11/10;E04G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捷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1 | 代理人: | 安利霞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模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安装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本实用新型端墙通过两模块拼装,解决了模板因混凝土压力而造成的拆卸难题,台车通过拆模装置销钉控制连杆上下传动,解决了台车受力后拱架拆除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模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模板受力导致拆卸十分困难。现有拆模技术,在脱模过程中,采用手工葫芦、撬棍等工具进行拆卸,工人拆卸效率及安全系数低,模板损坏率高,模板拆卸困难,已有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撞击,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台车拆模装置,达到在脱模过程中,提高工人拆卸效率及安全系数,降低模板损坏率,降低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安装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杆、空心的支撑杆,所述连杆在空心的支撑杆内上升或者下降,所述连杆上设置销钉孔,销钉孔内穿过有销钉;连杆与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组合形成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的截面为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为直角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连接,所述气缸带动连杆上升或者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底部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分别与气缸的活塞杆和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塞块,所述塞块的轴心具有轴孔,所述塞块适配的容置在支撑杆的管口处,所述连杆穿过塞块的轴孔。
本实用新型其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安装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塞块,所述塞块的轴心具有轴孔,所述塞块适配的容置在支撑杆的管口处,所述连杆穿过塞块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连杆上设置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适配螺合。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在脱模过程中,提高工人拆卸效率及安全系数,降低模板损坏率,降低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台车模板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块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块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墙模板立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D-D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工程端墙模板拆模装置包括升降装置A、第一模块B、第二模块C;所述升降装置A的顶端安装第一模块B或第二模块C,所述升降装置A带动第一模块B或第二模块C上升或者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6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拌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半径坑道衬砌模板台车